第一卷 人世间 第五章 些许规矩(2 / 3)
陈青山先把洗干净泡了一天的粳米放进用来煮粥,单独一个灶台架着的大锅内,然后加了小半锅的水,先用晒干稻草生上火,然后加了两根之前劈好的木柴。
正所谓人心实在火心空,他把木柴搭在另一个木柴上,这样更方便火焰燃烧。
因为自小被厨娘带着,所以他对这些从小耳濡目染,早已熟门熟路,不用特意计算木柴燃烧的时间,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加柴,什么时候饭煮好可以灭火。
熬粥的事弄妥当,之后开始给另一个灶台烧火热锅,先倒入一点猪油,再放进葱姜辣椒呛锅炒香,随后放入之前洗净切好的青菜。
因为青菜本就带着水分所以不用再多加水,随着陈青山不停的翻炒,很快菜就炒好了,这时也到了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调味。
不过陈青山并没有急着放盐,而是先从灶台里抽出木柴放进熬粥的灶台中,然后借着菜锅的余热,遛着边滴了两滴陈醋,随着“滋滋”的响声,一股微酸的气息也随着从锅中升起。
这是为了去除青菜细微的土腥味,却不会给菜带来酸的口感,做完这些陈青山才开始放盐,小心挖了半勺细盐,均匀的撒在锅中,然后再搅拌两下,这顿饭就算成功了。
因为是泡过的米,所以粥很快就能熬好。
将锅盖上,陈青山并没有急着盛饭,而是在家中转了一圈找他爷爷。
“爷爷,饭好了,快来吃吧。”
“好嘞,这就来”。
陈明之的声音从药房中传来。
陈青山就站在门口院子里等着他,很快陈明之就从药房中走出,上衣沾一些了药材上的小渣子。
两人并肩而走,所以陈青山立马就注意到了。
“爷爷,你又去收拾药材啦,照顾这些药材到是比照顾我还要用心。”
陈青山说道,随后把头往肩膀里一缩,因为他知道爷爷会给他头上来一巴掌,虽然是很轻的,类似于轻抚,可自己这么大了,不能还老让爷爷摸头吧。
不出陈青山所料,陈明之的手确实出现在了头顶,可却什么都没摸到。
陈明之疑惑的晃了晃手掌,然后转头看见正缩着脖子的孙儿。
他坦然一笑,调笑道:“我的孙儿长大咯,一转眼现如今和我都差不多高了,我这个老头子想摸摸头都摸不到咯”。
陈青山无奈把头伸了出来。
陈明之见孙儿乖巧便把手放了上去,轻抚了两下,收回后又搓了搓手指,感受了下手感。
陈青山无语道:“爷爷,什么时候才能改改你这喜欢摸我头的习惯啊,我今年十四了,给咱们家做饭都做了两年,让我朋友知道了我还不得被笑话死。”
陈明之听闻笑了两声“你这孩子,这有什么,再说不论你多大你也是我的孙子,摸摸头怎么了,不过爷爷尊重你的想法,以后就不摸了。”
陈青山见爷爷答应轻声回了一声嗯。
“谢谢爷爷,咱们吃饭吧。”
两人走进厨房,陈明之掀开锅盖,看着色香味俱全的青菜和晶莹剔透的白粥称赞道“不错,不错,你的厨艺还是如此的好,那些个厨娘教的看来你都掌握牢固了。”
陈青山翻了个白眼,“还不是爷爷您教的好,教导我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陈明之没有理会孙子抱怨般的卖巧,而是拿起陈青山之前准备好的大碗盛起了菜,而陈明之则在一旁盛粥,他自然知道以他孙子的聪慧,当然明白他教的道理是什么意思。
正所谓言传身教,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陈明之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虽说君子远庖厨,可这句话的意思并不能基于表面理解,而是说人面对着自己不得不杀生的生命要有不忍之心,而这不忍之心正是孔子所说的仁。
所以他家没有这么多的规矩,像其他人家吃饭,饭一定要小辈或者妇人来盛,饭端上来桌,家里男人或者是长辈不动筷子,别人也不能动,当然并不是说这一定是错的。 ↑返回顶部↑
正所谓人心实在火心空,他把木柴搭在另一个木柴上,这样更方便火焰燃烧。
因为自小被厨娘带着,所以他对这些从小耳濡目染,早已熟门熟路,不用特意计算木柴燃烧的时间,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加柴,什么时候饭煮好可以灭火。
熬粥的事弄妥当,之后开始给另一个灶台烧火热锅,先倒入一点猪油,再放进葱姜辣椒呛锅炒香,随后放入之前洗净切好的青菜。
因为青菜本就带着水分所以不用再多加水,随着陈青山不停的翻炒,很快菜就炒好了,这时也到了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调味。
不过陈青山并没有急着放盐,而是先从灶台里抽出木柴放进熬粥的灶台中,然后借着菜锅的余热,遛着边滴了两滴陈醋,随着“滋滋”的响声,一股微酸的气息也随着从锅中升起。
这是为了去除青菜细微的土腥味,却不会给菜带来酸的口感,做完这些陈青山才开始放盐,小心挖了半勺细盐,均匀的撒在锅中,然后再搅拌两下,这顿饭就算成功了。
因为是泡过的米,所以粥很快就能熬好。
将锅盖上,陈青山并没有急着盛饭,而是在家中转了一圈找他爷爷。
“爷爷,饭好了,快来吃吧。”
“好嘞,这就来”。
陈明之的声音从药房中传来。
陈青山就站在门口院子里等着他,很快陈明之就从药房中走出,上衣沾一些了药材上的小渣子。
两人并肩而走,所以陈青山立马就注意到了。
“爷爷,你又去收拾药材啦,照顾这些药材到是比照顾我还要用心。”
陈青山说道,随后把头往肩膀里一缩,因为他知道爷爷会给他头上来一巴掌,虽然是很轻的,类似于轻抚,可自己这么大了,不能还老让爷爷摸头吧。
不出陈青山所料,陈明之的手确实出现在了头顶,可却什么都没摸到。
陈明之疑惑的晃了晃手掌,然后转头看见正缩着脖子的孙儿。
他坦然一笑,调笑道:“我的孙儿长大咯,一转眼现如今和我都差不多高了,我这个老头子想摸摸头都摸不到咯”。
陈青山无奈把头伸了出来。
陈明之见孙儿乖巧便把手放了上去,轻抚了两下,收回后又搓了搓手指,感受了下手感。
陈青山无语道:“爷爷,什么时候才能改改你这喜欢摸我头的习惯啊,我今年十四了,给咱们家做饭都做了两年,让我朋友知道了我还不得被笑话死。”
陈明之听闻笑了两声“你这孩子,这有什么,再说不论你多大你也是我的孙子,摸摸头怎么了,不过爷爷尊重你的想法,以后就不摸了。”
陈青山见爷爷答应轻声回了一声嗯。
“谢谢爷爷,咱们吃饭吧。”
两人走进厨房,陈明之掀开锅盖,看着色香味俱全的青菜和晶莹剔透的白粥称赞道“不错,不错,你的厨艺还是如此的好,那些个厨娘教的看来你都掌握牢固了。”
陈青山翻了个白眼,“还不是爷爷您教的好,教导我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陈明之没有理会孙子抱怨般的卖巧,而是拿起陈青山之前准备好的大碗盛起了菜,而陈明之则在一旁盛粥,他自然知道以他孙子的聪慧,当然明白他教的道理是什么意思。
正所谓言传身教,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陈明之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虽说君子远庖厨,可这句话的意思并不能基于表面理解,而是说人面对着自己不得不杀生的生命要有不忍之心,而这不忍之心正是孔子所说的仁。
所以他家没有这么多的规矩,像其他人家吃饭,饭一定要小辈或者妇人来盛,饭端上来桌,家里男人或者是长辈不动筷子,别人也不能动,当然并不是说这一定是错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