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人世间 第七章 何为修行 下(2 / 4)
“不错,天地既无情也有情,无情是因为他对天地之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一视同仁,有情是她生育了我们这些天地之间一切的生灵。”
“可正因此,天地是最公平的,就像是“人”想要填饱肚子就要付出劳动辛勤劳作,想要躲避风雨,就要搭屋建房。这世间的一切想要得到回报,首先都要去付出行动。”
“而修行也是如此,想要获得伟力,也需要先去付出行动,这行动,也许是能看见的,也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修行对人来说就是上体天道,下应本心。”
陈青山静心体悟这些话,但很快就提出了疑问。
“既然天地是公平的,那为什么有些人能入道修行,有些人不能呢?”
“这世间还是普通人占大多数啊?”
陈明之抚须笑道:“能不能修行不在外物,全在自身。”
“望字解意,单解“修行”二字你就能明白了,修行就是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可有些人活了大半辈子,却连自己内心真正所求都不知道,更何谈再去修正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了”。
这些人一颗心全被外物堆满,连自己的真心都找不到,听别人说这个好,就去干这个,那个好又去干那个,一辈子迷迷糊糊的连自己到底想干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去修行呢?。
“我来做个比方,有些人学道求仙,一辈子勤勤恳恳,听闻这里有高道就去拜访,那里有大德就去求教,到后来,道理,机要学了一大堆,就连天机都能模模糊糊的感应到,可还是踏不进修行的门槛,看不见真正的世界。”
“可有些人学道,学着学着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转身一心一意去做别的事,反而这些人有的踏进修行之路。”
“因为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真心想要不是能够修仙,而是修仙之后所能做到的东西。所以他们入不了道。”
“道可能是身外物,可绝不是外物,他本在人们真心处。”
“借用佛家禅宗的一句话,人人本有佛性,只是自迷,不能得见本来面目。”
陈青山点头,“我知道了爷爷,修行就是修心,修德,找到自己的真心是吗?”
可他的脑袋却被陈明之轻拍了一下。
“当然不是,一个人能不能找到真心只是看他有没有修行的心性。”
“没有这份心性是踏入不了修行的道路的,可踏上了这条路你又该怎么前行呢?难道全凭一颗真心诚意吗?”
“正所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修行就是靠着本有的三宝前行,这三宝既是筑就高台的基石,也是在求道路上真心前行的手脚,渡船。”
“说来玄妙,其实也简单,这些东西早已被先贤留藏在我们身边,比如我所说的守静抱朴,便是让身心皆静来方便调伏自己那颗烦乱的心,从而能保守本真,知晓自己真心,”
“这便是修整自己的心性而使得人能有望踏入修行之道的心法。”
陈青山听闻顿时只觉得这世界还藏着如此奇妙的法子,原来修行之道的法门就在身边。
看他能听懂,陈明之继续说道。
“而我能踏上修行之路,也是参悟破经典中流传的玄机。”
“而这本经典,你也读过。”
“你可还记得《大学》中的第一章是什么吗?”
陈青山回道:“青山自然记得”。
“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陈明之听见外边下起了小雨,不再和孙子对谈,而是走到门边站在门口一边看雨一边继续说道。 ↑返回顶部↑
“可正因此,天地是最公平的,就像是“人”想要填饱肚子就要付出劳动辛勤劳作,想要躲避风雨,就要搭屋建房。这世间的一切想要得到回报,首先都要去付出行动。”
“而修行也是如此,想要获得伟力,也需要先去付出行动,这行动,也许是能看见的,也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修行对人来说就是上体天道,下应本心。”
陈青山静心体悟这些话,但很快就提出了疑问。
“既然天地是公平的,那为什么有些人能入道修行,有些人不能呢?”
“这世间还是普通人占大多数啊?”
陈明之抚须笑道:“能不能修行不在外物,全在自身。”
“望字解意,单解“修行”二字你就能明白了,修行就是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可有些人活了大半辈子,却连自己内心真正所求都不知道,更何谈再去修正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了”。
这些人一颗心全被外物堆满,连自己的真心都找不到,听别人说这个好,就去干这个,那个好又去干那个,一辈子迷迷糊糊的连自己到底想干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去修行呢?。
“我来做个比方,有些人学道求仙,一辈子勤勤恳恳,听闻这里有高道就去拜访,那里有大德就去求教,到后来,道理,机要学了一大堆,就连天机都能模模糊糊的感应到,可还是踏不进修行的门槛,看不见真正的世界。”
“可有些人学道,学着学着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转身一心一意去做别的事,反而这些人有的踏进修行之路。”
“因为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真心想要不是能够修仙,而是修仙之后所能做到的东西。所以他们入不了道。”
“道可能是身外物,可绝不是外物,他本在人们真心处。”
“借用佛家禅宗的一句话,人人本有佛性,只是自迷,不能得见本来面目。”
陈青山点头,“我知道了爷爷,修行就是修心,修德,找到自己的真心是吗?”
可他的脑袋却被陈明之轻拍了一下。
“当然不是,一个人能不能找到真心只是看他有没有修行的心性。”
“没有这份心性是踏入不了修行的道路的,可踏上了这条路你又该怎么前行呢?难道全凭一颗真心诚意吗?”
“正所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修行就是靠着本有的三宝前行,这三宝既是筑就高台的基石,也是在求道路上真心前行的手脚,渡船。”
“说来玄妙,其实也简单,这些东西早已被先贤留藏在我们身边,比如我所说的守静抱朴,便是让身心皆静来方便调伏自己那颗烦乱的心,从而能保守本真,知晓自己真心,”
“这便是修整自己的心性而使得人能有望踏入修行之道的心法。”
陈青山听闻顿时只觉得这世界还藏着如此奇妙的法子,原来修行之道的法门就在身边。
看他能听懂,陈明之继续说道。
“而我能踏上修行之路,也是参悟破经典中流传的玄机。”
“而这本经典,你也读过。”
“你可还记得《大学》中的第一章是什么吗?”
陈青山回道:“青山自然记得”。
“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陈明之听见外边下起了小雨,不再和孙子对谈,而是走到门边站在门口一边看雨一边继续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