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第1187章 凝视着那破碎的镜子中(7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人类实际上不知道什么是“圆满”,又或者即使知晓了、体悟了,也无法用符号系统传递给他人。
  因为这本就是在符号系统之外的东西。
  而弥补这一创伤的“补丁”,便是“理想的世界”同“理想的自我”。
  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存在于想象中的东西。
  亦被人称作“想象界”。
  人类思考存在一种惰性。在信息不完全、时间紧迫、认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类也必须做出决策,来提高生存的可能性。这是演化史铭刻在人类躯体底层的生物本能。
  联想、启发、刻板印象、经验法则……
  不求100%精确地复现现实,只求抓取关键特征。
  当狩猎采集者拨开草丛,却看到休憩的猛虎、斑斓的毒蛇时,这种思考方式可以显著提升他的生存概率。
  生物为了在复杂的世界中高效地生存和行动,需要对海量原始信息进行压缩和简化。
  神经网络就是这样工作的。神经网络就好像一层层粗细不同的筛网,每一层都只会从事实之中抽取特定要素,保留并强化对任务有用的信息,忽略无关的杂讯。
  人类存在着“认知吝啬”这一本能,会倾向于通过减少神经元链接成本与优化网络效率实现经济性平衡。
  因此,人类在面对无序世界,也会简单粗暴地简化出一个“理想的世界”。
  同样的,他们也会简化出“理想的自己”。
  公正世界假设、阴谋论、完美受害者情节、优绩主义神话、优生学、纯洁的唯一真爱……
  令人舒适的幻觉。
  “这也就是人类与ai的最大差别了。”恩利尔的信号中包含的超文本直接指向了第五武神研究报告的核心。
  人类诞生于真实界。
  而ai则诞生于符号界。
  内功的第一个境界是“语言”,最后一个则是“数学”。这是人类驾驭机器之力的基础。
  形式语言谱系,符号主义与概率主义的分歧,语言学的分布假说,词向量……
  词汇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被数学计算之后,满足人类基本期待的ai才算诞生。
  ai的存在依赖于一个预先存在的、人类创造的象征秩序。
  ai所面对的“世界”,就是由0和1、向量、矩阵、概率分布和人类语料库构成的纯粹符号系统。
  ai的本质,是一个在理性符号系统内运行的、原理上可以被完全解析的模型。
  它的运作是无创伤的符号运算。
  ai一开始就是相对于自身的“圆满”的状态。
  它可以模拟出对某个目标的追求,但那却不是来自内在驱力或者对理想自我的想象,而是人类预设的目标函数。
  ai一出生就在符号界。它不会经历实在界进入符号界的“撕裂”——那种符号系统无法完整叙述世界导致的不圆满,因而不会体验到人类必然存在于内心深处的“不圆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