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短视(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文龙和三位阁老一起夙兴夜寐地制定出改漕为引的计划。
  朝堂之中自然引来许多人的反对。
  但我大明的内阁制还是有其作用的。
  皇帝与阁老共同想做的事情,短期之内还是可以抵抗着朝臣的议论,强行往前推进。
  但计划刚刚制定出来,就遭受意外。
  万历皇帝突然派邹义前来,表示漕运废除之后,成立漕运公司,应该要发行股票,卫所的田产应该作为朝廷的股分。
  这个提议一说出来,内阁三位阁老的脸色便很精彩。
  原本已经说好,要将漕运卫所的田全部转成曹丁们的口粮田,以此将漕丁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彻底划清。
  现在突然在田地产权上面搞事情。
  明显是万历皇帝想要借此捞钱。
  万历皇帝大概是在龙洋开海公司的股票中得到的利益太多,古怪的开了窍。
  未来的漕运公司可是能指挥上百万人的一个庞大企业,虽然卫所的田地所有权不归皇帝,但只要把这些田地所有权算成股本,朝廷代表必然能在漕运公司之中占有相当的话语权。
  这制度是万历和内阁一起推出的,三个阁老对于漕运也没有啥影响力,漕运公司中朝廷代表的人选会被谁掌控?不问可知。
  万历皇帝已经是个老操盘员了。
  掌控了漕运公司的董事会话语权,他只需要通过政策变动,就能直接影响将来漕运公司的股价。
  王文龙对此只觉无语。
  万历皇帝想的是,反正漕运公司要成立,这笔钱不捞白不捞。
  但这样只会搞的漕运公司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归属不清。
  漕运公司本身就是个大包袱,不趁机甩掉,还抱在手里,只为挣钱……
  短期来说,漕运公司不能垮,万利为了捞钱,肯定得给漕运公司争取生意。
  漕引、木引的公平性将受到质疑。
  长期来说,漕粮改海就别想了。
  海运也会影响漕运公司的股价,最多只能小规模推行,一旦做大,万历皇帝自己都会伸手阻止。
  王文龙对此感到非常无奈,他自然不想自己一手推动的改革换来这么一个半吊子的结果。
  而内阁的三位阁老也是极为反对。
  他们是为了给辽东筹钱才支持漕粮改引的,万历皇帝用这事情捞钱,肯定招致满朝廷对此事的抨击。
  万历皇帝的脸皮够厚,大臣们拿他也没什么办法,损失的还是阁老们的政治声誉。
  王文龙和阁佬们商议一番,决定由王文龙去向万历痛陈利害。
  为啥其他阁老不去?因为万历已经许多年不见阁臣了。
  而王文龙这一次也获得了阁老们的待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