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成功出逃 巧遇亲人(3 / 5)
戴宗举着蜡烛,周继文横抱着戴绾,轻轻地把她放在床上,帮她脱下靴子,盖上被子。然后两人轻手轻脚退出房间,掩上房门。
去到了客厅。分宾主坐定,周继文站起来抱拳道:“小子周继文,多谢道长救命之恩。”
“不谢。”戴宗忙站起来还礼道。
“请教道长尊姓大名?您是不是叫戴宗?”为了确定他是不是戴宗。因为没听说戴宗是个道士啊!
“贫道俗家姓名是叫戴宗。”
“您就是戴宗,神行太保戴宗。”终于见着一个心目中的名人,还是宗师级别的轻功鼻祖。
“那是江湖匪号,见笑。”戴宗谦虚道。
“您是小子的偶像,当初看水浒传的时候,我最崇拜就是您和您的那一身轻身功夫。常常想,我要是也能像您一样能飞就好了。”周继文手舞足蹈。
“什么水浒传?”戴宗疑惑道。
“哦,不对,还没有水浒传呢?不,不。我是说我的家乡有关于你们水泊梁山的传说。”周继文语无伦次。
“哦,我们水泊梁山在你们那里那么有名吗?”
“是的。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神行太保戴宗,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等等我能说好多。”
“哪有你说的那么云里雾里,智多星,黑旋风,神行太保这几个倒是有,至于呼保义,玉麒麟,豹子头等等根本就没有这些绰号。”
“没有啊?那更好,我以后有空时,就把你们水泊梁山的传说写成演义,流传后世。”
“那都是陈年旧事了,不提也罢。”戴宗有点意兴阑珊。不然他也不会出家当道士。
“哦对了,戴叔叔,绾儿已经找您很久了,找得她都心身俱疲了,现在知道您健在,她可开心了,心神一松,就睡着了。”
“我已经五年没回过家了,绾儿她都已经长成大姑娘了,都快认不出来了。”戴宗情绪有些激动道。
“这就是您的不是了,这么多年也不说写信报个平安。绾儿可想您了,您教她的轻身功夫,她天天勤练不辍。”
“是啊,是我的不是。五年前俗事缠身,不得空闲。这五年,心灰意冷,皈依道教,就光想着潜心修行了。但还是道心不坚,不时地想家,想绾儿。绾儿从小就是个练轻身功夫的奇才,你别看她长得身材修长,但身轻如燕,假以时日,不难成为一代宗师。”说到绾儿,戴宗还是非常自豪的。
“是啊,绾儿是个好姑娘。不仅心地善良,而且乐于助人,还有一身好功夫。”周继文由衷地赞道。
“周贤侄,老道托大叫你一声周贤侄。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冒昧的问一句你是如何来到京城的?”
“惭愧,小子本是淮南东路的一名辅兵。”周继文把来胧去脉说得清清楚楚,只是没有说炸弹和烟幕弹之事,也没有说要救公主的事。最后说道:“小子对徽宗一点好印象没有,若不是这个遭皇帝亲佞臣,远贤臣国家也不会变得如此孱弱,任由异族欺负。百姓也不会受苦。”
“徽宗皇帝做个做学问的翰林什么的是不错,要他管理一个国家,哼哼...”戴宗深有同感地点点头。
夜已近子时,两个虽言有未尽,也不得不休息了,互道晚安,各自回房。
第二天早上,戴绾梦到与叔父重逢,睡梦中露出甜蜜地微笑。一声鸡鸣,惊醒了梦中人。赶紧起床去见叔父戴宗。
“侄女拜见叔父。”嘴上说拜见,但没有拜倒。戴绾一下子扑到戴宗的怀里。嚎啕大哭起来。
“不哭,绾儿不哭。”戴宗爱怜地轻轻宽慰着。
“叔父,您怎么这么久都不来看我?”戴绾边哭边埋怨。
“绾儿乖,是叔父的不是。叔父给你赔不是了。别哭了,再哭就不好看了。”戴宗边给她抹眼泪边安慰。
戴绾慢慢止住了哭声,离开了戴宗的怀抱,仰起头,眼泪汪汪地看着戴宗,一片孺慕之情。 ↑返回顶部↑
去到了客厅。分宾主坐定,周继文站起来抱拳道:“小子周继文,多谢道长救命之恩。”
“不谢。”戴宗忙站起来还礼道。
“请教道长尊姓大名?您是不是叫戴宗?”为了确定他是不是戴宗。因为没听说戴宗是个道士啊!
“贫道俗家姓名是叫戴宗。”
“您就是戴宗,神行太保戴宗。”终于见着一个心目中的名人,还是宗师级别的轻功鼻祖。
“那是江湖匪号,见笑。”戴宗谦虚道。
“您是小子的偶像,当初看水浒传的时候,我最崇拜就是您和您的那一身轻身功夫。常常想,我要是也能像您一样能飞就好了。”周继文手舞足蹈。
“什么水浒传?”戴宗疑惑道。
“哦,不对,还没有水浒传呢?不,不。我是说我的家乡有关于你们水泊梁山的传说。”周继文语无伦次。
“哦,我们水泊梁山在你们那里那么有名吗?”
“是的。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神行太保戴宗,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等等我能说好多。”
“哪有你说的那么云里雾里,智多星,黑旋风,神行太保这几个倒是有,至于呼保义,玉麒麟,豹子头等等根本就没有这些绰号。”
“没有啊?那更好,我以后有空时,就把你们水泊梁山的传说写成演义,流传后世。”
“那都是陈年旧事了,不提也罢。”戴宗有点意兴阑珊。不然他也不会出家当道士。
“哦对了,戴叔叔,绾儿已经找您很久了,找得她都心身俱疲了,现在知道您健在,她可开心了,心神一松,就睡着了。”
“我已经五年没回过家了,绾儿她都已经长成大姑娘了,都快认不出来了。”戴宗情绪有些激动道。
“这就是您的不是了,这么多年也不说写信报个平安。绾儿可想您了,您教她的轻身功夫,她天天勤练不辍。”
“是啊,是我的不是。五年前俗事缠身,不得空闲。这五年,心灰意冷,皈依道教,就光想着潜心修行了。但还是道心不坚,不时地想家,想绾儿。绾儿从小就是个练轻身功夫的奇才,你别看她长得身材修长,但身轻如燕,假以时日,不难成为一代宗师。”说到绾儿,戴宗还是非常自豪的。
“是啊,绾儿是个好姑娘。不仅心地善良,而且乐于助人,还有一身好功夫。”周继文由衷地赞道。
“周贤侄,老道托大叫你一声周贤侄。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冒昧的问一句你是如何来到京城的?”
“惭愧,小子本是淮南东路的一名辅兵。”周继文把来胧去脉说得清清楚楚,只是没有说炸弹和烟幕弹之事,也没有说要救公主的事。最后说道:“小子对徽宗一点好印象没有,若不是这个遭皇帝亲佞臣,远贤臣国家也不会变得如此孱弱,任由异族欺负。百姓也不会受苦。”
“徽宗皇帝做个做学问的翰林什么的是不错,要他管理一个国家,哼哼...”戴宗深有同感地点点头。
夜已近子时,两个虽言有未尽,也不得不休息了,互道晚安,各自回房。
第二天早上,戴绾梦到与叔父重逢,睡梦中露出甜蜜地微笑。一声鸡鸣,惊醒了梦中人。赶紧起床去见叔父戴宗。
“侄女拜见叔父。”嘴上说拜见,但没有拜倒。戴绾一下子扑到戴宗的怀里。嚎啕大哭起来。
“不哭,绾儿不哭。”戴宗爱怜地轻轻宽慰着。
“叔父,您怎么这么久都不来看我?”戴绾边哭边埋怨。
“绾儿乖,是叔父的不是。叔父给你赔不是了。别哭了,再哭就不好看了。”戴宗边给她抹眼泪边安慰。
戴绾慢慢止住了哭声,离开了戴宗的怀抱,仰起头,眼泪汪汪地看着戴宗,一片孺慕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