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_第三章 阴谋(7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招实在太狠,因为所有的考卷,是统一笔迹、统一形式,考官根本无从判断,且毫不影响考试成绩,可谓万无一失。
  综上所述,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是长期的、艰苦的、没有尽头的,同学们为了前途,虽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到明代,斗争达到了高潮。
  高潮,就发生在天启元年的浙江。
  在这次科举考试中,监考程序非常严密,并实行了统一抄写制度,按说是不会有问题的。
  但偏偏就出了问题。
  因为有人破解了统一抄写制度。
  虽然笔迹相同、试卷相同,但这个方法,依然有漏洞,依然可以作弊。
  作弊的具体方法是:考生事前与考官预定密码,比如一首唐诗,或是几个字,故意写在试卷的开头,或是结尾,这样即使格式与字迹改变,依然能够辨别出考卷作者。
  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叫钱千秋的人,买到了密码。
  密码是七个字——一朝平步上青云。按照约定,他只要将这七个字,写在每段话的末尾,就能平步青云,金榜题名。
  事情非常顺利,考试结束,钱千秋被录取。
  这位钱同志也相当守规矩,被录取之后,乖乖地给了钱,按说事情就该结了。
  可是意外发生了。
  因为这种事情,一个人是做不成的,必须是团伙作案,既然是团伙,就要分赃,既然分赃,就可能不均,既然不均,就可能闹事,既然闹事,就必定出事。
  钱千秋同志的情况如上,由于卖密码给他的那帮人分赃不均,某些心态不好的同志就把大家都给告了,于是事情败露,捅到了北京。
  但这件事情说起来,跟钱谦益的关系似乎并不大,虽然他是考官,并没有直接证据证实,他就是卖密码的人,最多也就背个领导责任。
  不巧的是,当时,他有一个仇人。
  这个仇人的名字,叫做韩敬,而滑稽的是,他所以跟钱谦益结仇,也是因为作弊。
  十年前,举人钱谦益从家乡出发,前往北京参加会试,而韩敬,是他同科的同学。
  在考场上,他们并未相识,但考试结束时,就认识了,以一种极为有趣的方式。
  跟其他人不同,在考试成绩出来前,钱谦益就准备好当状元了,因为他作弊了。
  但他作弊的方式,既不是夹带,也不是买考官,甚至不是买密码,而是作弊中的最高技巧——买朝廷。
  买考题、买考官都太小儿科了,既然横竖要买,还不如直接买通朝廷,让组织考试的人,给自己定个状元,直接到位,省得麻烦。
  所以在此之前,他已经通过熟人,买通了宫里能说得上话的几个太监,找好了主考官,考完后专门找出他的卷子,给个状元了事。
  当然,办这种事,成本非常巨大,据说钱同志花了两万两白银,按今天的人民币算,大概是一千二百万。
  能出得起这个价钱,还要作弊,可见作弊之诚意。
  两万白银,买个官也行了,钱谦益出这个价,就是奔着状元名头去的,但他万没想到,还有个比他更有诚意的。
  在考试前,韩敬也很自信,因为他也出了钱,且打了包票,必中状元。
  可是卷子交上去后,他却得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他的卷子被淘汰了。
  淘汰是正常的,要真有水平,就不用出钱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