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_第七章 第二个猛人(4 / 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主角
  配角死光
  了,但龙套并没死,因为活不下去的人,终究还是活不下去,头头死了,就另找活路。
  秉持这个原则,王左桂、王嘉胤、神一魁的残部,以及所有无法活下去的人,为了生存,继续战斗。
  但鉴于陕西、甘肃打得太狠,他们跑到了山西。
  虽说是半业余组织,但吃了这么大的亏,总结总结经验是应该的,于是,在王嘉胤部将王自用的号召下,所有剩下来的民军领袖,聚集在一块儿,开了个会。
  会议的内容,是检讨教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顺便再选领导。
  其实也不用选,一般这种事,都是论资排辈,经过群众推举,王自用以资历最深、工龄最长,顺利当选新任头头。
  鉴于曹文诏、洪承畴之类猛人的出现,大家共同认为,必须团结起来,协同作战。
  当时去开会的,共有三十六支部队,史称“三十六营”。
  跟以往一样,这三十六位头目,有三十六个外号,大致如下:
  紫金梁、闯王、八大王、曹操、闯塌天、闯将、扫地王、黑煞神……
  就外号水平而言,跟水浒传还没在一个档次上,梁山好汉们的文化程度,估计是够格的,什么急先锋、拼命三郎、花和尚,都是现代的流行用语,相比而言,扫地王之类的外号,实在让人不知所谓。
  而且就人数而言,也差点儿,水浒好汉们,总共是一百单八个,这次只有三十六个,也就够个天罡。
  但在某一点上,他们跟梁山好汉是很相似的,不可思议地相似。
  你应该还记得,梁山好汉排队时,排在第一的,并不是及时雨宋江,而是托塔天王晁盖。
  然而,晁盖并不是真正的主角,因为后来他被人给挂了。
  这次的三十六位老大也一样,排在第一的紫金梁,就是王自用,他是当时的首领,后来倒没被人挂,自己挂了。
  真正的主角,是后面的五位,外号你不知道,那就对个号吧:
  闯王——高迎祥;
  八大王——张献忠;
  曹操——罗汝才;
  闯塌天——刘国能;
  最后,是最牛的一位,闯将——李自成。
  这是极为有趣的五个人,他们性格不同,关系不同,有的是上下级,有的是战友,有的是老乡,为了生存,揭竿而起。
  然而,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他们终将因为各自的原因,选择各自的道路,或互相猜忌,或者互相排挤、互相残杀,直至人生的终点。
  参考消息
  点灯子
  点灯子也是农民起义军的一名领袖,原名赵胜,小名儿赵四,他本是清涧县的一个读书人,因为家里贫困而又爱书,经常到附近的寺庙里蹭灯,因而得了外号“点灯子”。于解家沟花芽寺聚众起义后,占据清涧县,往来于山西、陕西。崇祯四年九月,被曹文诏撵到稷山,降了七百多人,剩下没降的藏在石楼山中。绥德知州周士奇、守备孙守法,看点灯子被打得狼狈,趁机绕到他的后方捡便宜。点灯子在逃亡过程中成了洪承畴的俘虏,于九月二十四日一命归西。
  五大猛人的关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