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_第十二章 天才的计划(2 / 9)
“你放心,这些我回去都会禀报皇帝,但如果皇帝都答应,你就别推辞了。”
就这样,熊总督的一片报国之心穿越上千里路,来到了京城。
崇祯知道了,杨嗣昌也知道了,在那遥远的南方,有一个叫熊文灿的忠义之士,愿意为国付出一切。
当然了,熊总督的那些条件,自然不在话下,关键时刻,有人肯上,就难能可贵了,怎么能够吝惜条件呢?
所以在这关键时刻,杨嗣昌提出了熊文灿,而崇祯也欣然同意了,他们都相信,他能圆满实现这个天才的计划。
于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熊总督接到了调令,他即将前往中原,接替无能的前任王家桢。
熊文灿原先的辖区,是广东、广西两个省,而他现在的辖区,包括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按说,他应该很高兴,高兴得一头撞死。
两广总督,虽说管的都是不发达地区,盗贼也多,但好歹图个平安,也没人来闹。现在这五个省,动辄就是几十万人武装大游行,且都是巨寇、猛寇,没准儿哪天就被抓走,实在比较刺激。
但既然来了,再跟皇帝说,其实我是忽悠您的,那天是喝多了,估计也不行,想来想去,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后世有很多人,对熊先生相当不屑,说他没有能力,没有气魄。但在我看来,熊总督并没有那么不堪,他自幼读书,当过地方官,也到过京城,还出过海(出使琉球),见过大世面,总体而言,他只有两样东西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虽说熊文灿能力比较差,比较怕事,比较没有打过仗,但他能够升到两广总督,竟然是靠一项军功。
这项军功的具体内容是,他搞定了一个许多人都无法搞定的人,此人的名字,叫郑芝龙。
郑芝龙,是福建一带的著名海盗,有个著名的儿子——郑成功。
熊总督招降郑芝龙后,又用郑芝龙干掉了其他海盗,成功搞定福建沿海,最终搞定自己,获得提升。
但熊总督长年以来的表现有目共睹,骗得了上级,骗不了群众,所以他去上任的时候,许多人都认定,熊总督是壮官一去不复返了。
崇祯十年(1637)十月,熊文灿正式来到湖广上任,迎接他的,是下属左良玉。
刚开始的时候,左良玉对熊总督还比较客气(没摸清底细),过了几天,发现熊总督黔“熊”技穷,除了天天开会,啥本事都没有,索性就消失了,没办法,像熊总督这种熊人,左总兵是看不上的。
熊总督也急了,他本不想来,来了,将领又不听使唤,自己手下的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又要完成业绩,无奈之下,只好使出老招数——招抚。
当时在他的辖区里,最大的两股民军,分别是张献忠和刘国能。其中张献忠有九万人,刘国能有五万。
熊文灿决定招抚这两个人。
虽然在朝廷混得还行,但论江湖经验,跟张献忠、刘国能比,熊总督还是很傻、很天真,他不知道这二位的投降史,也不了解黑道的规矩,更何况,他的兵还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要想招降,是很困难的。
参考消息
明末战乱时的“移民”轶事
明末战乱,临海有点关系的人都远避了海外。郑成功的一个朋友也托他的关系辗转来到了日本长崎避难。这位来自四川达阳的张氏族人到了日本后改名“清荣川左卫门”,因初来乍到,无以谋生,便做起了四川老家的老本行:做蚊香。四川素来蚊虫多,蚊香的手艺几乎家家都会,没想到在此地大受欢迎,一来二去索性开了家专卖店,专门供应四川蚊香,甚至有人坐船前来订货,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崎线香。这份家业后来便传给了清荣川左卫门的儿子清荣川右卫门。而直到今天,长崎线香仍旧是长崎地方较为著名的特产之一。
但熊总督最头疼的问题,还不是上面这些,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另一个问题——发通知。
因为张献忠和刘国能从事特殊行业,平时也没住在村里,以熊总督的情报系统,要找到这两个人,似乎很难,情急之下,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熊总督派了几百个人,以今日张贴医治性病广告之决心,在村头巷尾四处贴告示,以告知朝廷招安之诚意。
对此,左良玉嗤之以鼻,连杨嗣昌听说后,也只能苦笑。
总之,在当时,熊总督在大家的眼里,大约是个笑话,笑完了,就该滚蛋了。
然而这个笑话,却以一种无人可以预料的方式,继续了下去。
过了不久,熊总督就得到消息,民军的同志们找来了。 ↑返回顶部↑
就这样,熊总督的一片报国之心穿越上千里路,来到了京城。
崇祯知道了,杨嗣昌也知道了,在那遥远的南方,有一个叫熊文灿的忠义之士,愿意为国付出一切。
当然了,熊总督的那些条件,自然不在话下,关键时刻,有人肯上,就难能可贵了,怎么能够吝惜条件呢?
所以在这关键时刻,杨嗣昌提出了熊文灿,而崇祯也欣然同意了,他们都相信,他能圆满实现这个天才的计划。
于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熊总督接到了调令,他即将前往中原,接替无能的前任王家桢。
熊文灿原先的辖区,是广东、广西两个省,而他现在的辖区,包括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按说,他应该很高兴,高兴得一头撞死。
两广总督,虽说管的都是不发达地区,盗贼也多,但好歹图个平安,也没人来闹。现在这五个省,动辄就是几十万人武装大游行,且都是巨寇、猛寇,没准儿哪天就被抓走,实在比较刺激。
但既然来了,再跟皇帝说,其实我是忽悠您的,那天是喝多了,估计也不行,想来想去,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后世有很多人,对熊先生相当不屑,说他没有能力,没有气魄。但在我看来,熊总督并没有那么不堪,他自幼读书,当过地方官,也到过京城,还出过海(出使琉球),见过大世面,总体而言,他只有两样东西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虽说熊文灿能力比较差,比较怕事,比较没有打过仗,但他能够升到两广总督,竟然是靠一项军功。
这项军功的具体内容是,他搞定了一个许多人都无法搞定的人,此人的名字,叫郑芝龙。
郑芝龙,是福建一带的著名海盗,有个著名的儿子——郑成功。
熊总督招降郑芝龙后,又用郑芝龙干掉了其他海盗,成功搞定福建沿海,最终搞定自己,获得提升。
但熊总督长年以来的表现有目共睹,骗得了上级,骗不了群众,所以他去上任的时候,许多人都认定,熊总督是壮官一去不复返了。
崇祯十年(1637)十月,熊文灿正式来到湖广上任,迎接他的,是下属左良玉。
刚开始的时候,左良玉对熊总督还比较客气(没摸清底细),过了几天,发现熊总督黔“熊”技穷,除了天天开会,啥本事都没有,索性就消失了,没办法,像熊总督这种熊人,左总兵是看不上的。
熊总督也急了,他本不想来,来了,将领又不听使唤,自己手下的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又要完成业绩,无奈之下,只好使出老招数——招抚。
当时在他的辖区里,最大的两股民军,分别是张献忠和刘国能。其中张献忠有九万人,刘国能有五万。
熊文灿决定招抚这两个人。
虽然在朝廷混得还行,但论江湖经验,跟张献忠、刘国能比,熊总督还是很傻、很天真,他不知道这二位的投降史,也不了解黑道的规矩,更何况,他的兵还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要想招降,是很困难的。
参考消息
明末战乱时的“移民”轶事
明末战乱,临海有点关系的人都远避了海外。郑成功的一个朋友也托他的关系辗转来到了日本长崎避难。这位来自四川达阳的张氏族人到了日本后改名“清荣川左卫门”,因初来乍到,无以谋生,便做起了四川老家的老本行:做蚊香。四川素来蚊虫多,蚊香的手艺几乎家家都会,没想到在此地大受欢迎,一来二去索性开了家专卖店,专门供应四川蚊香,甚至有人坐船前来订货,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崎线香。这份家业后来便传给了清荣川左卫门的儿子清荣川右卫门。而直到今天,长崎线香仍旧是长崎地方较为著名的特产之一。
但熊总督最头疼的问题,还不是上面这些,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另一个问题——发通知。
因为张献忠和刘国能从事特殊行业,平时也没住在村里,以熊总督的情报系统,要找到这两个人,似乎很难,情急之下,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熊总督派了几百个人,以今日张贴医治性病广告之决心,在村头巷尾四处贴告示,以告知朝廷招安之诚意。
对此,左良玉嗤之以鼻,连杨嗣昌听说后,也只能苦笑。
总之,在当时,熊总督在大家的眼里,大约是个笑话,笑完了,就该滚蛋了。
然而这个笑话,却以一种无人可以预料的方式,继续了下去。
过了不久,熊总督就得到消息,民军的同志们找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