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提督大人,我们要不要追击?”亲兵问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和焦虑的光芒,仿佛希望刘肇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然而,刘肇基却啐了一口:“追击只会全军覆没。”他的声音冷静而坚定,仿佛已经做出了决定。他知道,虽然顺军撤离了战场,但他们的实力仍然强大。如果盲目追击,很可能会陷入他们的埋伏之中,导致全军覆没。
  “那我们该怎么办?”亲兵焦急地问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迷茫和不安的光芒,仿佛希望刘肇基能给他指出一条明路。
  刘肇基望向北方的淮河沉思着。他的眼神深邃而复杂,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忧虑和思索。他知道,他们必须等待援军的到来,才能有机会扭转战局。于是,他坚定地说:“等援军。”
  众将都感到疑惑:“援军在哪里?”他们纷纷望着刘肇基,希望他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然而,刘肇基却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他只是喝了一口水,然后坚定地说:“援军众多,刘孔昭、仆从善、朱国弼等人都会来救援。”他的声音充满了自信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话音刚落,只见战船逆流而上,在城东五里处登陆。明军的步兵迅速登岸集结成阵,向凤阳东门发起了冲锋。他们的身影如同潮水般涌来,势不可挡。城东的顺军正与卢九德部激战,突然遭到明军的主动出击,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明军竟然还制造了能够越过壕沟的器械——一种像跷跷板一样的木板,搭在壕沟上,人马可以轻松通过。
  谷可成与卢九德交战原本略占上风,因为兵力较多且还有刘体纯的五千精兵助战。连续冲锋几次,卢九德部似乎有些支撑不住了。然而,正当谷可成准备全军出击时,身后突然传来了喊杀声。他回头一看,只见明军旗帜飘扬,蓝天红日白月相映成辉,士气高昂。卢九德高举令旗高呼:“杀贼报国就在今日!”明军士兵们纷纷高呼着响应他的号召,他们奋勇地向顺军冲杀过去。在前后夹击之下,谷可成的部队终于崩溃了。他愤怒地率领骑兵远离战场,直奔城北去找李自成。
  城北的战况更加复杂。谷可成惊讶地发现明军并没有渡河反而反攻景常浩的部队。他喘息着向李自成报告:“皇上,臣被明军夹击败了。”李自成大吃一惊:“明军从哪里来的?”谷可成回答:“旗号是刘孔昭、仆从善、朱国弼等人。”李自成感到困惑不已:“宗敏不是说已经全歼他们了吗?怎么现在又出现了?”谷可成解释道:“臣也不知道。前有卢九德,后有仆从善等人,臣为了保存实力,只能先撤退,请皇上恕罪。”
  李自成没有时间责怪他,此刻他更担心的是淮河北岸的战况。那里杀声震天,景常浩可能
  在那苍茫的暮色中,景常浩率领的军队如同一只迷失方向的猛兽,不慎踏入了明军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吕大器,这位深谙兵法、心思缜密的将领,早已将景常浩的一举一动计算得滴水不漏,他的军队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悄无声息地将景常浩的部队紧紧包裹。
  为了解除凤阳之围,吕大器先是派遣水师如猛虎下山,一举攻破了淮河口,那汹涌的河水仿佛也在为明军的胜利欢歌。紧接着,他巧妙地利用仆从善和朱国弼作为诱饵,让这两人带领人马大张旗鼓地南下,表面上看似是送上门的美餐,实则只是大局中的一粒微尘,对整体的战局影响甚微。
  仆从善与朱国弼,这两位明面上的“鱼饵”,带着一支精锐之师,假装慌乱地逃窜,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拉长,如同两道绝望的黑影,却巧妙地牵制了敌人的注意力,为真正的大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在这背后,真正的主力部队则悄无声息地沿着河西边缘前行,他们的步伐稳健而有力,就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静静地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这一举动,让敌人整整一天都陷入了迷茫与混乱之中。
  夜幕降临,吕大器的棋局又落下了关键的一子。他命令刘孔昭率领水师,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接应仆从善和朱国弼,这一招,无疑是给已经焦头烂额的景常浩又添了一把火。消息传来,景常浩的面色瞬间变得比夜空还要阴沉,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如此轻易地落入敌人的圈套。恐惧与不甘在他的心中交织,但他知道,此刻唯有拼死一搏,方能有一线生机。
  于是,景常浩率领着疲惫不堪的军队,如同一群被逼至绝境的困兽,向着凤阳外围冲去。月光下,高杰的部队正在渡河,他们的身影在河面上摇曳,仿佛是死神的剪影。景常浩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冲入了这场生死未知的较量之中。
  然而,吕大器岂是易于之辈?他早已在淮河北岸布下了天罗地网,高杰的三万一千人如同磐石般坚守河岸,刘良佐的一万人在西边十里外蓄势待发,李际遇的一万人则隐藏在东北的密林深处,如同潜伏的猎豹,而王之纲的一万人则屯驻在北边的广袤田野上,随时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吕大器深知景常浩的性格,料定他会选择西边作为突破口,因此特意让李际遇快速前进,准备上演一场精彩的包围战。这便是“围点打援”之计,一旦景常浩中计,那么四路兵马便将同时发动,攻打河南岸,届时,狼烟四起,所有兵力都将汇聚于高杰之处,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然而,探马的回报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景常浩的心头。四面八方皆是明军,高杰的反攻如同狂风骤雨,让景常浩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挡。他的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被敌人如此轻易地包围。
  “传令下去,向西突围!”景常浩的声音如同雷鸣,响彻整个军营。西边,是淮南和阜阳,那是他们唯一的退路。淮南是顺军的地盘,补给或许还能跟上;而阜阳虽然仍在明军手中,但守军已经撤离,相对而言,更易攻克。
  然而,顺军的阵脚却在这一刻彻底大乱。骑兵如同疯了一般狂奔,而步兵则纷纷选择投降。高杰率领着明军紧追不舍,刘良佐也急忙整顿军队,摆出了一个横阵,试图挡住景常浩的去路。然而,还没等阵型摆好,景常浩的骑兵便如同狂风般冲了过来,箭雨如注,马刀挥舞,明军虽然拼死抵挡,但战场上却是一片混乱。
  景常浩带着几个旗兵,拼尽全力冲破了敌阵,逃了出去。然而,他的骑兵却几乎全军覆没。他回头望了一眼战场,心中如同刀割。精锐部队,十之八九已经阵亡,他的心中充满了悲痛与绝望。他急忙命令亲兵去河南岸报信:“快告诉皇上,我们大败了,请速速退兵!”
  而此时,淮河南岸的战斗也刚刚打响。高杰派遣了骑兵去追击逃散的顺军,然后又集合了步兵以及李际遇、王之纲的部队,共计四万五千人,准备渡河。战船和浮桥上挤满了人,如同潮水一般向南岸涌去。
  城东的卢九德、仆从善、朱国弼,以及城西的马士英,都纷纷调集了人马,攻打城北的顺军。郝摇旗、南宫尚朴、程鸣和等人纷纷劝说李自成赶紧退兵,他们表示,现在夜深了,明军的攻势也稍微缓和了一些,应该趁机退到淮南去。
  然而,李自成却如同被雷击中一般,脸色苍白如土。他根本无法接受这个惨败的事实。围了凤阳一个多月,本来还指望能像朱仙镇那样大胜一场,结果却败得如此惨烈。他的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但更多的却是无奈与绝望。
  就在这时,一个陌生的探马突然闯入了帐篷之中。火光之下,他单膝跪地,对着李自成急切地说道:“皇上,南阳有急报!”这一声急报,如同晴天霹雳,让李自成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他深知,南阳的局势一旦失控,那么整个战局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紧紧地握住了拳头,指甲深深地掐入了肉中,但他却仿佛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南阳,否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