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3 / 5)
刘肇基心里暗想:“我何时进京,你会不知道?”但他还是轻轻咳了一声,掩饰住内心的波动,说道:“李指挥使别开玩笑了,你们在这儿等什么呢?难道是为了这烟?”
“等烟啊。”公孙遇春回答得简单明了,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仿佛对这烟有着别样的情感。
“烟?”刘肇基有些疑惑。他虽然是行伍出身,知道烟能解乏,但抽多了会咳嗽,所以朝廷是禁止的。现在看这个情况,难道是要放宽禁令了吗?
“没错,周商新推出的卷烟,虽然贵点但不呛人,抽完也不咳嗽。”公孙遇春说着,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仿佛对这烟有着别样的喜爱。
刘肇基看了看其他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几分期待和兴奋,显然也是为了这烟而来。他问道:“各位也是来等烟的?”
“是啊!”张世泽点了点头,他的脸上带着几分笑意,显然对这烟也是情有独钟。
“确实如此。”蒋太微也应声附和,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不然我们来这儿干嘛?”顾朝生反问道,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仿佛对这个问题感到有些无聊。
谈笑间,两个伙计抬着一大箱烟走了进来。那箱子沉甸甸的,仿佛装满了黄金珠宝。众人一拥而上,转眼间烟就被分得一干二净。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几分满足和兴奋,仿佛得到了什么珍贵的宝物。
“给你两包。”公孙遇春递给刘肇基两包烟。他的动作轻盈而优雅,仿佛这烟是他最珍贵的礼物。
刘肇基仔细看了看这烟,发现它是用纸卷的,二十支一小包,十六小包为一大包。特别的是,每支烟的末端都有一个东西。他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
公孙遇春解释道:“这个叫滤嘴,里面有炭棉,可以吸走导致咳嗽的物质。外面还包着麻布,防止碳粉进到嘴里。”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仿佛对这滤嘴的设计感到非常满意。
“原来如此。”刘肇基恍然大悟。难怪这卷烟这么受欢迎,原来是有滤嘴的缘故啊。他看了看手中的烟,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立刻尝试一番。
“可是朝廷禁烟,周商怎么还能卖呢?”刘肇基不解地问。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这烟明明是朝廷禁止的,为何周商还能明目张胆地售卖?
“别问了,问多了对你没好处。”公孙遇春神秘地笑了笑。他的笑容里带着几分深意,仿佛知道些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众人刚分完烟不久,兵部尚书兼内阁首辅李邦华就拄着拐杖走了进来。他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下水来,双眼圆睁,怒气冲冲地看着众人。他站在门口怒气冲冲地说:“公孙遇春、顾朝生,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不知道这烟是兵部定的吗?”
公孙遇春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李阁老这是说的什么话?我们不过是来买烟的客人罢了。”“什么话?我知道这烟产量少得可怜,两天才出一箱。你们都给分了,我怎么办?”李邦华指着空箱子怒道,“我可是靠这个提神的!”他的声音在店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公孙遇春无奈地看着众人。众人自知不是李邦华的对手,商议后只好分给他几包烟。李邦华拿着烟满意地走了,他的背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沉重,仿佛带着无尽的疲惫和忧虑。
刘肇基看得目瞪口呆。他定了定神后对掌柜说:“我也要买五十包烟。”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做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
……
时间飞逝,转眼间到了六月末。林小风坐在干清宫里,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世间的一切。他的心中充满了思考,生财之道究竟何在?从细盐开始,到香皂,再到卷烟,每一项都赚得盆满钵满。细盐的利润被周奎买断了;香皂在北直隶、山东的寺庙里热销;而加了滤嘴的卷烟更是深受士绅们的喜爱,垄断了市场,每年能带来十数万两的收入。然而这些收入还不足以弥补赋税的缺口,所以林小风仍在寻找新的财源。
他望着窗外的天空,那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仿佛是大自然最美丽的画卷。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在这美丽的画卷上添上自己的一笔。
“皇爷大喜啊!兵仗局按照您的图纸监造的飞梭织布机已经成功了!”一个好消息传来,让林小风眼前一亮。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和喜悦,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财源正在向他招手。他急忙站起身来,向兵仗局走去,他要亲自看看这飞梭织布机的威力,看看它是否能为他带来新的财富和荣耀。
资本主义萌芽:一段宫廷中的经济对话
在明朝中后期的一个春日午后,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了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闪烁着历史的光泽。御花园内,花香四溢,几位大臣正围绕着一张石桌热议着。
“诸位,你们知道资本主义萌芽的征兆是什么吗?”一位大臣捻着胡须,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那还用说,自然是雇佣制度的出现。”另一位大臣毫不犹豫地回答,他的脸上写满了自信。
这个话题引起了众人的兴趣,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一阵风吹过,带来了远处的喧嚣声,那是宫人们在忙碌的声音,也是这个时代特有的节奏。
“你们说得没错。看看现在的纺织业,尤其是南方,手工作坊正逐渐变成小型的工厂。作坊主出钱购置设备,老百姓出力干活,这不就是资本主义最初的模样吗?”一位大臣感慨道。
“是啊,可惜这种现象并没有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另一位大臣摇了摇头,他的脸上露出了几分无奈,“一方面是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另一方面就是朝廷的压制了。” ↑返回顶部↑
“等烟啊。”公孙遇春回答得简单明了,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仿佛对这烟有着别样的情感。
“烟?”刘肇基有些疑惑。他虽然是行伍出身,知道烟能解乏,但抽多了会咳嗽,所以朝廷是禁止的。现在看这个情况,难道是要放宽禁令了吗?
“没错,周商新推出的卷烟,虽然贵点但不呛人,抽完也不咳嗽。”公孙遇春说着,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仿佛对这烟有着别样的喜爱。
刘肇基看了看其他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几分期待和兴奋,显然也是为了这烟而来。他问道:“各位也是来等烟的?”
“是啊!”张世泽点了点头,他的脸上带着几分笑意,显然对这烟也是情有独钟。
“确实如此。”蒋太微也应声附和,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不然我们来这儿干嘛?”顾朝生反问道,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仿佛对这个问题感到有些无聊。
谈笑间,两个伙计抬着一大箱烟走了进来。那箱子沉甸甸的,仿佛装满了黄金珠宝。众人一拥而上,转眼间烟就被分得一干二净。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几分满足和兴奋,仿佛得到了什么珍贵的宝物。
“给你两包。”公孙遇春递给刘肇基两包烟。他的动作轻盈而优雅,仿佛这烟是他最珍贵的礼物。
刘肇基仔细看了看这烟,发现它是用纸卷的,二十支一小包,十六小包为一大包。特别的是,每支烟的末端都有一个东西。他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
公孙遇春解释道:“这个叫滤嘴,里面有炭棉,可以吸走导致咳嗽的物质。外面还包着麻布,防止碳粉进到嘴里。”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仿佛对这滤嘴的设计感到非常满意。
“原来如此。”刘肇基恍然大悟。难怪这卷烟这么受欢迎,原来是有滤嘴的缘故啊。他看了看手中的烟,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立刻尝试一番。
“可是朝廷禁烟,周商怎么还能卖呢?”刘肇基不解地问。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这烟明明是朝廷禁止的,为何周商还能明目张胆地售卖?
“别问了,问多了对你没好处。”公孙遇春神秘地笑了笑。他的笑容里带着几分深意,仿佛知道些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众人刚分完烟不久,兵部尚书兼内阁首辅李邦华就拄着拐杖走了进来。他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下水来,双眼圆睁,怒气冲冲地看着众人。他站在门口怒气冲冲地说:“公孙遇春、顾朝生,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不知道这烟是兵部定的吗?”
公孙遇春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李阁老这是说的什么话?我们不过是来买烟的客人罢了。”“什么话?我知道这烟产量少得可怜,两天才出一箱。你们都给分了,我怎么办?”李邦华指着空箱子怒道,“我可是靠这个提神的!”他的声音在店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公孙遇春无奈地看着众人。众人自知不是李邦华的对手,商议后只好分给他几包烟。李邦华拿着烟满意地走了,他的背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沉重,仿佛带着无尽的疲惫和忧虑。
刘肇基看得目瞪口呆。他定了定神后对掌柜说:“我也要买五十包烟。”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做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
……
时间飞逝,转眼间到了六月末。林小风坐在干清宫里,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世间的一切。他的心中充满了思考,生财之道究竟何在?从细盐开始,到香皂,再到卷烟,每一项都赚得盆满钵满。细盐的利润被周奎买断了;香皂在北直隶、山东的寺庙里热销;而加了滤嘴的卷烟更是深受士绅们的喜爱,垄断了市场,每年能带来十数万两的收入。然而这些收入还不足以弥补赋税的缺口,所以林小风仍在寻找新的财源。
他望着窗外的天空,那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仿佛是大自然最美丽的画卷。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在这美丽的画卷上添上自己的一笔。
“皇爷大喜啊!兵仗局按照您的图纸监造的飞梭织布机已经成功了!”一个好消息传来,让林小风眼前一亮。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和喜悦,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财源正在向他招手。他急忙站起身来,向兵仗局走去,他要亲自看看这飞梭织布机的威力,看看它是否能为他带来新的财富和荣耀。
资本主义萌芽:一段宫廷中的经济对话
在明朝中后期的一个春日午后,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了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闪烁着历史的光泽。御花园内,花香四溢,几位大臣正围绕着一张石桌热议着。
“诸位,你们知道资本主义萌芽的征兆是什么吗?”一位大臣捻着胡须,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那还用说,自然是雇佣制度的出现。”另一位大臣毫不犹豫地回答,他的脸上写满了自信。
这个话题引起了众人的兴趣,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一阵风吹过,带来了远处的喧嚣声,那是宫人们在忙碌的声音,也是这个时代特有的节奏。
“你们说得没错。看看现在的纺织业,尤其是南方,手工作坊正逐渐变成小型的工厂。作坊主出钱购置设备,老百姓出力干活,这不就是资本主义最初的模样吗?”一位大臣感慨道。
“是啊,可惜这种现象并没有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另一位大臣摇了摇头,他的脸上露出了几分无奈,“一方面是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另一方面就是朝廷的压制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