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2 / 5)
庆华听了这话,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为皇上分忧解难,以报答皇上的厚爱。
李邦华没享受到的待遇,庆华却得到了。范府上下都对林小风感激不尽,觉得皇上真是体恤臣子,是个好皇帝。林小风又在府里坐了一会儿,怕耽误庆华一家吃晚饭,就起身告辞了。
他想着自己带了这么多侍卫来,万一留下来吃饭,说不定能把庆华家吃穷了。所以还是回宫用膳比较妥当。他站起身,对庆华说:“尚书大人,我就不打扰你们用饭了。改天有空,我再来看你。”
庆华连忙拱手相送:“陛下慢走,臣恭送陛下。”
銮驾缓缓启动,向着皇城的方向驶去。京城的傍晚,天气凉爽宜人,鼠疫已经被彻底消灭了,街市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这两年免税政策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宽裕了不少,天灾也终于过去了。百姓们看到銮驾经过,都纷纷退避到一旁跪拜,感谢皇上的恩德。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姓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对林小风的敬仰和感激。林小风坐在銮驾上,微笑着向百姓们挥手致意。他的好名声传遍了京城,连他的侍卫都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有个老大爷热情地招呼侍卫们吃包子:“来来来,小伙子们,尝尝我新出炉的包子,随便拿不要钱!”侍卫们微笑着谢过大爷的好意,但不敢真的去拿包子。他们知道,身为侍卫,要时刻保持警惕和威严。
还有个老太太想给侍卫们说媒呢:“哎呀,这些小伙子们长得真俊啊!有没有成家的?我给你们说几个好姑娘怎么样?”侍卫们听了这话,都忍不住笑了。他们站得笔直,不敢应声,只是用眼神交流着彼此的尴尬和无奈。
开路的侍卫大声吆喝着让百姓避让,但百姓们却在欢呼声中目送銮驾进了皇城。他们纷纷议论着皇上的英明和仁慈,感叹着这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
刚回到乾清宫不久,一个小太监就急匆匆地进来报告说:“皇上,荆州的紧急军报到了。”林小风一听荆州的名字,脸色微微一变。他接过军报仔细看完后放在桌上,目光却望向了殿外,喉咙干得直咽口水。
郭天阳见状不敢多言,只是轻声呼唤着林小风:“皇上……”
林小风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吐出:“简明孝打算和李闯、张献忠决战了。”他的声音有些低沉和沉重,显然对这个消息感到十分担忧。
天阳连忙安慰道:“秦老将军经验丰富,定有胜算。陛下不必过于担忧。”
林小风却苦笑着摇了摇头说:“世事难料啊!能做的只有人事而已。简明孝那边粮食都快吃完了,现在仓促应战,胜败真的很难说啊!只能看天意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忧虑,显然对这场决战的胜算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天阳担心地说:“如果简明孝战败,那么南方的剿贼形势就会变得危急起来。臣请求调黄得功南下支援。”
林小风摇了摇头说:“时间紧迫,简明孝已经决定要决战了。我们不能等黄得功了,他远在千里之外,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让他留在京师附近吧,明年春天我们有大用。”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显然已经做出了决定。
夕阳西下,京城被夜色笼罩。狂风突然刮起,带来了刺骨的秋寒。夜深人静之时,京城的百姓都已入睡。月牙悄悄露出头来,更夫敲着锣提醒人们:“八月二十九寅时五更了!早睡早起保重身体啊!”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和响亮。
城头上的士兵被惊醒,拿起武器向外张望。只见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他们心中暗自嘀咕:这大半夜的,怎么还有人敲锣呢?真是扰人清梦啊!
然而,就在这时,火把突然被点亮,将城门楼照得通明。绞盘转动的声音传来,南城的千斤闸缓缓升起。城门大开,吊桥放下。万余兵马如潮水般涌出城外,列阵以待。他们的铠甲在火光下闪烁着寒光,武器也发出阵阵杀气。
与此同时,北城门也打开了。人影绰绰,同样有兵马出城列阵。他们与南城的兵马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京城的一道坚固防线。
天刚亮时,南北两军已经布好了阵势。顺军的探子发现了这一情况,急忙向李自成报告:“报告大王!明军竟然主动出城野战了!”
李自成一听明军竟然主动出城野战,大吃一惊。他连忙命令各部迅速集结,准备迎战。他早就想跟明军大战一场了,但明军一直固守不出,让他无可奈何。现在明军自己送上门来,李自成自然是喜出望外。他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去通知张献忠一起夹击明军。
李自成亲自率领三万大顺军赶到战场,用千里镜一看,大笑道:“明军不过万人而已,我军数倍于他们,此战必胜无疑!”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和狂妄,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在城南十里之外的大西军营地,阮师武也向张献忠报告说:“岳父大人,明军出城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和兴奋,显然也对这场决战充满了期待。
张献忠一听,立刻下令全军集结,准备决战。三万大西军整装待发,铠甲闪亮,武器锋利。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坚毅和勇敢,仿佛已经做好了为胜利而战的准备。干粮和水都准备充足,他们直冲明军阵地而来,仿佛一群饥饿的狼群,准备扑向它们的猎物。
在承天府的北门外,秋风萧瑟,战旗猎猎作响。简明孝骑在高头大马上,长枪横握,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远处的敌人阵地。那里,大顺军的贼人们正忙着搞誓师大会,他们分成了左、中、右三队,左右两边的队伍加起来有三万多人,中间那队虽然人少些,但也有一万多,皆是精锐中的精锐。
马万年站在简明孝身旁,满脸担忧,眉头紧锁,仿佛能拧出水来。“祖母啊,这李自成的贼兵加起来有四万多人,咱们……”他话音未落,简明孝却淡然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从容:“万年啊,你得记住,兵不在多,在于精;将不在勇,在于谋。”马万年一听,立刻挺直腰板,双眼闪烁着敬佩的光芒,认真地点了点头。
简明孝转头望向身边的将士们,这些来自四川的精锐——白杆兵,虽然成立时间不长,才一年多,但已经历过数十场硬仗,战绩赫赫,经验丰富。然而,人数上的劣势让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一万多人,要对付四倍于己的敌人,正面硬碰硬,实属不易。
“秦佐明、秦祚明,听令!”简明孝大声喊道,声音铿锵有力。只见两人应声而出,他们是秦民屏的儿子,而民屏是简明孝的弟弟,可惜在天启四年的时候,死在了奢安之乱里。简明孝这一家子,英雄辈出,但也牺牲了不少。她丈夫马千乘被宦官陷害,万历四十一年在牢里就没了;她哥哥秦邦屏、秦邦翰,泰昌元年战死浑河;弟弟民屏也死在奢安之乱;儿子马祥麟,在林小风十五年的时候在襄阳战死;儿媳妇张凤仪,在林小风六年的时候在河南侯家庄也没了;就连侄子秦拱明,也死在了沙普之乱中。
看着眼前的两个侄子,简明孝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有欣慰,也有担忧。欣慰的是,有他们在前面顶着,川军应该没啥大问题;担忧的是,这场战役的胜负,将决定他们的生死存亡。她沉声对他们说:“我命令你们两人,率领精锐部队一万多人,守住城北,挡住敌人的进攻。记住,如果赢了,别追得太狠;如果输了……”说到这里,简明孝的声音突然严厉起来,仿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你们背后就是护城河,一旦开战,我会下令关闭城门。到时候,你们要么背水一战,要么就早点投降吧!” ↑返回顶部↑
李邦华没享受到的待遇,庆华却得到了。范府上下都对林小风感激不尽,觉得皇上真是体恤臣子,是个好皇帝。林小风又在府里坐了一会儿,怕耽误庆华一家吃晚饭,就起身告辞了。
他想着自己带了这么多侍卫来,万一留下来吃饭,说不定能把庆华家吃穷了。所以还是回宫用膳比较妥当。他站起身,对庆华说:“尚书大人,我就不打扰你们用饭了。改天有空,我再来看你。”
庆华连忙拱手相送:“陛下慢走,臣恭送陛下。”
銮驾缓缓启动,向着皇城的方向驶去。京城的傍晚,天气凉爽宜人,鼠疫已经被彻底消灭了,街市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这两年免税政策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宽裕了不少,天灾也终于过去了。百姓们看到銮驾经过,都纷纷退避到一旁跪拜,感谢皇上的恩德。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姓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对林小风的敬仰和感激。林小风坐在銮驾上,微笑着向百姓们挥手致意。他的好名声传遍了京城,连他的侍卫都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有个老大爷热情地招呼侍卫们吃包子:“来来来,小伙子们,尝尝我新出炉的包子,随便拿不要钱!”侍卫们微笑着谢过大爷的好意,但不敢真的去拿包子。他们知道,身为侍卫,要时刻保持警惕和威严。
还有个老太太想给侍卫们说媒呢:“哎呀,这些小伙子们长得真俊啊!有没有成家的?我给你们说几个好姑娘怎么样?”侍卫们听了这话,都忍不住笑了。他们站得笔直,不敢应声,只是用眼神交流着彼此的尴尬和无奈。
开路的侍卫大声吆喝着让百姓避让,但百姓们却在欢呼声中目送銮驾进了皇城。他们纷纷议论着皇上的英明和仁慈,感叹着这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
刚回到乾清宫不久,一个小太监就急匆匆地进来报告说:“皇上,荆州的紧急军报到了。”林小风一听荆州的名字,脸色微微一变。他接过军报仔细看完后放在桌上,目光却望向了殿外,喉咙干得直咽口水。
郭天阳见状不敢多言,只是轻声呼唤着林小风:“皇上……”
林小风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吐出:“简明孝打算和李闯、张献忠决战了。”他的声音有些低沉和沉重,显然对这个消息感到十分担忧。
天阳连忙安慰道:“秦老将军经验丰富,定有胜算。陛下不必过于担忧。”
林小风却苦笑着摇了摇头说:“世事难料啊!能做的只有人事而已。简明孝那边粮食都快吃完了,现在仓促应战,胜败真的很难说啊!只能看天意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忧虑,显然对这场决战的胜算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天阳担心地说:“如果简明孝战败,那么南方的剿贼形势就会变得危急起来。臣请求调黄得功南下支援。”
林小风摇了摇头说:“时间紧迫,简明孝已经决定要决战了。我们不能等黄得功了,他远在千里之外,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让他留在京师附近吧,明年春天我们有大用。”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显然已经做出了决定。
夕阳西下,京城被夜色笼罩。狂风突然刮起,带来了刺骨的秋寒。夜深人静之时,京城的百姓都已入睡。月牙悄悄露出头来,更夫敲着锣提醒人们:“八月二十九寅时五更了!早睡早起保重身体啊!”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和响亮。
城头上的士兵被惊醒,拿起武器向外张望。只见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他们心中暗自嘀咕:这大半夜的,怎么还有人敲锣呢?真是扰人清梦啊!
然而,就在这时,火把突然被点亮,将城门楼照得通明。绞盘转动的声音传来,南城的千斤闸缓缓升起。城门大开,吊桥放下。万余兵马如潮水般涌出城外,列阵以待。他们的铠甲在火光下闪烁着寒光,武器也发出阵阵杀气。
与此同时,北城门也打开了。人影绰绰,同样有兵马出城列阵。他们与南城的兵马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京城的一道坚固防线。
天刚亮时,南北两军已经布好了阵势。顺军的探子发现了这一情况,急忙向李自成报告:“报告大王!明军竟然主动出城野战了!”
李自成一听明军竟然主动出城野战,大吃一惊。他连忙命令各部迅速集结,准备迎战。他早就想跟明军大战一场了,但明军一直固守不出,让他无可奈何。现在明军自己送上门来,李自成自然是喜出望外。他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去通知张献忠一起夹击明军。
李自成亲自率领三万大顺军赶到战场,用千里镜一看,大笑道:“明军不过万人而已,我军数倍于他们,此战必胜无疑!”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和狂妄,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在城南十里之外的大西军营地,阮师武也向张献忠报告说:“岳父大人,明军出城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和兴奋,显然也对这场决战充满了期待。
张献忠一听,立刻下令全军集结,准备决战。三万大西军整装待发,铠甲闪亮,武器锋利。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坚毅和勇敢,仿佛已经做好了为胜利而战的准备。干粮和水都准备充足,他们直冲明军阵地而来,仿佛一群饥饿的狼群,准备扑向它们的猎物。
在承天府的北门外,秋风萧瑟,战旗猎猎作响。简明孝骑在高头大马上,长枪横握,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远处的敌人阵地。那里,大顺军的贼人们正忙着搞誓师大会,他们分成了左、中、右三队,左右两边的队伍加起来有三万多人,中间那队虽然人少些,但也有一万多,皆是精锐中的精锐。
马万年站在简明孝身旁,满脸担忧,眉头紧锁,仿佛能拧出水来。“祖母啊,这李自成的贼兵加起来有四万多人,咱们……”他话音未落,简明孝却淡然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从容:“万年啊,你得记住,兵不在多,在于精;将不在勇,在于谋。”马万年一听,立刻挺直腰板,双眼闪烁着敬佩的光芒,认真地点了点头。
简明孝转头望向身边的将士们,这些来自四川的精锐——白杆兵,虽然成立时间不长,才一年多,但已经历过数十场硬仗,战绩赫赫,经验丰富。然而,人数上的劣势让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一万多人,要对付四倍于己的敌人,正面硬碰硬,实属不易。
“秦佐明、秦祚明,听令!”简明孝大声喊道,声音铿锵有力。只见两人应声而出,他们是秦民屏的儿子,而民屏是简明孝的弟弟,可惜在天启四年的时候,死在了奢安之乱里。简明孝这一家子,英雄辈出,但也牺牲了不少。她丈夫马千乘被宦官陷害,万历四十一年在牢里就没了;她哥哥秦邦屏、秦邦翰,泰昌元年战死浑河;弟弟民屏也死在奢安之乱;儿子马祥麟,在林小风十五年的时候在襄阳战死;儿媳妇张凤仪,在林小风六年的时候在河南侯家庄也没了;就连侄子秦拱明,也死在了沙普之乱中。
看着眼前的两个侄子,简明孝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有欣慰,也有担忧。欣慰的是,有他们在前面顶着,川军应该没啥大问题;担忧的是,这场战役的胜负,将决定他们的生死存亡。她沉声对他们说:“我命令你们两人,率领精锐部队一万多人,守住城北,挡住敌人的进攻。记住,如果赢了,别追得太狠;如果输了……”说到这里,简明孝的声音突然严厉起来,仿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你们背后就是护城河,一旦开战,我会下令关闭城门。到时候,你们要么背水一战,要么就早点投降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