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2 / 3)
到了第二天中午时分,沙定洲的先锋部队就已经到达了楚雄城下。他们列阵如林,气势汹汹地威压着整座城池。突然,有两名骑兵从阵中冲出,一直跑到河边,对着城楼上大喊道:“沐天波谋反!沙将军前来平叛!云南府已经被我们攻下了!沐天波已经逃跑了!你们赶紧投降并交出沐天波!否则我们就攻城了!”他们的声音如雷贯耳,震得城楼上的士兵们耳膜生疼。
杨畏知躲在城墙的垛口后面,冷静地回应道:“沙将军在哪里?”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仿佛在告诉世人,他并不惧怕这些威胁。骑兵回答道:“他在大军之中。你又是何人?”他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轻蔑和挑衅。
杨畏知回答说:“我是云南都指挥使司副使杨畏知,我有话要告诉沙将军。”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坚定,仿佛在告诉世人,他愿意为了和平而付出一切。骑兵应了一声说:“我们会转告他的。”接着,杨畏知便大声说道:“沐国公已经逃往永昌了,他说沙将军才是真正的叛贼。而沙将军又说沐国公是叛贼。现在形势还不明朗,我们不便投降。”他的声音如雷贯耳,震得城下的士兵们耳膜生疼。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坚决和自信,仿佛在告诉世人,他愿意为了真相而坚守到底。
沙定洲站在军前,身材魁梧,目光如炬,犹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扫视着前方的阵势。他的脸庞坚毅,嘴角挂着一丝冷峻的笑容,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两名探子骑马归来,抱拳禀告道:“将军,杨畏知说沐天波已经逃到永昌去了,还说现在叛乱的真相还不清楚,不便投降。”
沙定洲一听,眉头微微一皱,随即召来属下,展开地图仔细查看。楚雄到永昌,虽然直线距离不到五百里,但山路蜿蜒曲折,实际路程几乎翻倍。他凝视着地图,心中盘算着各种可能。
“城里的细作有没有新消息?”沙定洲收起地图,转头问身旁的陈长命。长命身材瘦削,眼神狡黠,从怀里掏出一封密信递给他,说:“细作昨晚传来消息,确认沐天波已经离开楚雄,正往永昌方向逃去。”
沙定洲抬头望向远处的城墙,心中五味杂陈。虽然看不见城内的具体情况,但他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炮火连天的景象。他想象着城内的慌乱和恐惧,以及沐天波仓皇逃窜的身影。
“是攻城还是绕行呢?”沙定洲心里盘算着,“攻城吧,难免会损兵折将;不攻吧,又得绕远路。到底该怎么办?”他犹豫片刻,最终决定:“稳妥起见,还是先拿下楚雄,再慢慢图谋明城。不过这样一来,耗时耗力,恐怕就追不上沐天波了。沐家在云南威望极高,只要沐天波还在,我就难以安枕无忧,更别提统一云南了。”
正在沙定洲纠结之际,他突然想起了万氏,便转头问道:“夫人,给朝廷的公文准备得怎么样了?”万氏身着华丽的衣裳,笑容满面地回答:“放心吧,巡抚吴兆元和大学士王锡衮的公文已经发往南京了,说沐天波谋反,我们是在讨伐他,请求朝廷让我们代管云南。”
沙定洲闻言大笑,笑声中透露出一种得意和狂妄:“他们这些平时不轻易动笔的人,怎么这次这么积极了?夫人你用了什么妙计?”万氏只是笑而不答,眼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这是秘密。”
沙定洲摸了摸头皮,感觉微微有些痒,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生长。但他并没有在意这些细节,在他看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了吴兆元和王锡衮的公文,他心里踏实了许多。他知道朝廷看到这些公文后,一定会怀疑其真实性,然后派人来查实。而等到他们查明真相时,云南已经落入他的手中了。
“楚雄的事情……”沙定洲沉吟片刻后做出了决定,“传令下去,绕过楚雄,全速追击沐天波!”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陈长命闻言有些担忧:“绕过楚雄虽然容易,但我们的粮道就会暴露在外了。”沙定洲冷笑一声,眼中闪烁着冷酷的光芒:“无妨,这次远征我们并不依赖云南府的粮食供应。每攻下一座城池,我们就在当地筹集粮草。”“抢吗?”长命惊讶地问,眼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沙定洲瞪了他一眼,语气严厉地说:“抢什么抢?我们是官军,岂能行劫掠之事?沐王府的财富足以让我们购买滇中的粮食了。”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自信。
长命这才恍然大悟,心中暗自佩服沙定洲的深谋远虑。他低声问道:“大人,沐王府的财富,您之前答应过给属下一成的……”沙定洲表面上笑着,心里却暗自盘算:“等平定云南之后,自然会兑现承诺。”他轻轻拍了拍长命的肩膀以示安抚,眼中闪烁着一种狡黠的光芒。
沙定洲一声令下,大军绕过楚雄继续前进。他们犹如一股汹涌的洪流,势不可挡地向前奔腾。不久之后,他们便来到了楚雄城外。为了分散沐天波的注意力并加快追击速度,沙定洲决定分兵两路:一路向北攻取牟定、姚安、大姚等地;另一路则向西北方向挺进,直逼大理。
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滇中和滇东的诸多城池便纷纷落入沙定洲之手。云南的局势岌岌可危,仿佛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而在永昌城中,沐天波正焦急地书写着公文。他的脸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疲惫和焦虑。写完后,他郑重地将公文交给焦氏,并嘱咐道:“夫人,请速将此塘报呈送朝廷。”
焦氏苦笑了一下,说:“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封塘报了,可至今都没有收到一封回信……”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担忧。沐天波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难道陛下真的怀疑我谋反了吗?”
焦氏安慰道:“有锦衣卫在旁作证,他们可以证明我们的清白。”沐天波闻言一喜,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对!锦衣卫与我们同行,他们定能为我等洗清冤屈。”但随即他又忧虑起来:“既然陛下相信我们是无辜的,那为何援军迟迟不至呢?”
焦氏望着远方的天空,喃喃自语:“或许他们已经在路上了吧。”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期待和祈愿。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朝廷的援军迟迟未到,而沙定洲的叛军却已经逼近了永昌城。
在京师干清宫内,林小风正轻敲着指节沉思着。他口中念叨着“文安之、李定国”的名字,眼中闪烁着一种深邃的光芒。郭天阳在一旁听得愕然,不解地问道:“皇爷,您这是要派他们去云南平叛吗?可文安之并无统兵经验,而李定国则是流贼降将,恐怕……”
话未说完,就被林小风打断了:“云南之事非武力可轻易解决,需得文武并重方能奏效。”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于是,他便任命文安之为云南总督,负责政务;李定国为总兵,负责军事;孙可望为游击将军,辅佐李定国共同赴滇平叛。
文安之身材魁梧,面容坚毅,擅长治理百姓;而李定国则身材高大,英勇善战,擅长领兵作战。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共同肩负起平定云南的重任。林小风此举实则是深谋远虑之举。他深知此时明朝内部矛盾重重,不宜轻举妄动;而云南地处偏远,局势复杂,更需谨慎应对。
他选择文安之是因为此人曾是南明末年的督师,虽然屡战屡败,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却令人钦佩。如今给他一个机会,或许能让他证明自己。同时,他也考虑到了李定国和孙可望的降将身份,担心他们在军中会受到排挤和轻视。因此,他特意安排文安之来调和矛盾,确保军中的团结和稳定。
然而,当郭天阳将调令传达给兵部,并询问兵力情况时,却遭到了林小风的严厉斥责:“兵部是何等无能?朕耗费巨资,竟然连三万兵马都筹集不到吗?”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愤怒和不满。郭天阳吓得浑身一颤,连忙惶恐应命而去。
最终,在三万明军的强大攻势下,沙定洲的叛乱被成功平定。这场战役不仅彰显了明朝军队的威武之势,也证明了林小风深谋远虑的英明决策。然而,对于沐天波来说,这场战役却意味着更多的东西。他深知自己虽然清白无辜,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陷入了这场叛乱之中。如今叛乱平定,他是否能洗清冤屈,重获朝廷的信任呢?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平叛的大军抵达了重庆巴县的边界,部队停了下来,没有继续前进。四周的山峦如同沉睡的巨龙,蜿蜒起伏,被薄雾轻轻笼罩,显得神秘莫测。军营内,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的山岚交织在一起,为这紧张的战前时刻增添了几分宁静。
总督文安之坐在军帐内的凳子上,他的面容严峻,眉宇间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虑。他刚被提拔为总督时,那份喜悦之情简直要溢出来,以为这是朝廷对他的莫大信任。然而,一听说同行者中还有流贼降将,他的心情瞬间沉了下来。这些降将刚归顺不久,他们的战斗力和忠诚度都还是个未知数,特别是担心他们在困难面前会变节。这次进军云南,前景并不乐观,文安之不禁在心里感叹:“陛下这步棋,明面上是升官,实际上是在考验我的忠诚和能力啊!”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将领们很快聚齐,他们身着铠甲,腰间佩带着锋利的兵器,显得威风凛凛。然而,在这威严的外表下,他们的内心却各不相同。有的将领神情凝重,有的则显得忐忑不安。文安之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对大家说:“各位不要担心。”将领们齐声应道:“遵总督令,不担心!”其中李定国等将领虽然脸上挂着笑,但心里其实更加忐忑不安。虽然旨意上说文安之不直接负责战事,但他作为总督亲临指挥,将领们哪敢多说什么?这些降将也是身不由己啊。 ↑返回顶部↑
杨畏知躲在城墙的垛口后面,冷静地回应道:“沙将军在哪里?”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仿佛在告诉世人,他并不惧怕这些威胁。骑兵回答道:“他在大军之中。你又是何人?”他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轻蔑和挑衅。
杨畏知回答说:“我是云南都指挥使司副使杨畏知,我有话要告诉沙将军。”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坚定,仿佛在告诉世人,他愿意为了和平而付出一切。骑兵应了一声说:“我们会转告他的。”接着,杨畏知便大声说道:“沐国公已经逃往永昌了,他说沙将军才是真正的叛贼。而沙将军又说沐国公是叛贼。现在形势还不明朗,我们不便投降。”他的声音如雷贯耳,震得城下的士兵们耳膜生疼。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坚决和自信,仿佛在告诉世人,他愿意为了真相而坚守到底。
沙定洲站在军前,身材魁梧,目光如炬,犹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扫视着前方的阵势。他的脸庞坚毅,嘴角挂着一丝冷峻的笑容,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两名探子骑马归来,抱拳禀告道:“将军,杨畏知说沐天波已经逃到永昌去了,还说现在叛乱的真相还不清楚,不便投降。”
沙定洲一听,眉头微微一皱,随即召来属下,展开地图仔细查看。楚雄到永昌,虽然直线距离不到五百里,但山路蜿蜒曲折,实际路程几乎翻倍。他凝视着地图,心中盘算着各种可能。
“城里的细作有没有新消息?”沙定洲收起地图,转头问身旁的陈长命。长命身材瘦削,眼神狡黠,从怀里掏出一封密信递给他,说:“细作昨晚传来消息,确认沐天波已经离开楚雄,正往永昌方向逃去。”
沙定洲抬头望向远处的城墙,心中五味杂陈。虽然看不见城内的具体情况,但他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炮火连天的景象。他想象着城内的慌乱和恐惧,以及沐天波仓皇逃窜的身影。
“是攻城还是绕行呢?”沙定洲心里盘算着,“攻城吧,难免会损兵折将;不攻吧,又得绕远路。到底该怎么办?”他犹豫片刻,最终决定:“稳妥起见,还是先拿下楚雄,再慢慢图谋明城。不过这样一来,耗时耗力,恐怕就追不上沐天波了。沐家在云南威望极高,只要沐天波还在,我就难以安枕无忧,更别提统一云南了。”
正在沙定洲纠结之际,他突然想起了万氏,便转头问道:“夫人,给朝廷的公文准备得怎么样了?”万氏身着华丽的衣裳,笑容满面地回答:“放心吧,巡抚吴兆元和大学士王锡衮的公文已经发往南京了,说沐天波谋反,我们是在讨伐他,请求朝廷让我们代管云南。”
沙定洲闻言大笑,笑声中透露出一种得意和狂妄:“他们这些平时不轻易动笔的人,怎么这次这么积极了?夫人你用了什么妙计?”万氏只是笑而不答,眼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这是秘密。”
沙定洲摸了摸头皮,感觉微微有些痒,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生长。但他并没有在意这些细节,在他看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了吴兆元和王锡衮的公文,他心里踏实了许多。他知道朝廷看到这些公文后,一定会怀疑其真实性,然后派人来查实。而等到他们查明真相时,云南已经落入他的手中了。
“楚雄的事情……”沙定洲沉吟片刻后做出了决定,“传令下去,绕过楚雄,全速追击沐天波!”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陈长命闻言有些担忧:“绕过楚雄虽然容易,但我们的粮道就会暴露在外了。”沙定洲冷笑一声,眼中闪烁着冷酷的光芒:“无妨,这次远征我们并不依赖云南府的粮食供应。每攻下一座城池,我们就在当地筹集粮草。”“抢吗?”长命惊讶地问,眼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沙定洲瞪了他一眼,语气严厉地说:“抢什么抢?我们是官军,岂能行劫掠之事?沐王府的财富足以让我们购买滇中的粮食了。”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自信。
长命这才恍然大悟,心中暗自佩服沙定洲的深谋远虑。他低声问道:“大人,沐王府的财富,您之前答应过给属下一成的……”沙定洲表面上笑着,心里却暗自盘算:“等平定云南之后,自然会兑现承诺。”他轻轻拍了拍长命的肩膀以示安抚,眼中闪烁着一种狡黠的光芒。
沙定洲一声令下,大军绕过楚雄继续前进。他们犹如一股汹涌的洪流,势不可挡地向前奔腾。不久之后,他们便来到了楚雄城外。为了分散沐天波的注意力并加快追击速度,沙定洲决定分兵两路:一路向北攻取牟定、姚安、大姚等地;另一路则向西北方向挺进,直逼大理。
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滇中和滇东的诸多城池便纷纷落入沙定洲之手。云南的局势岌岌可危,仿佛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而在永昌城中,沐天波正焦急地书写着公文。他的脸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疲惫和焦虑。写完后,他郑重地将公文交给焦氏,并嘱咐道:“夫人,请速将此塘报呈送朝廷。”
焦氏苦笑了一下,说:“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封塘报了,可至今都没有收到一封回信……”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担忧。沐天波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难道陛下真的怀疑我谋反了吗?”
焦氏安慰道:“有锦衣卫在旁作证,他们可以证明我们的清白。”沐天波闻言一喜,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对!锦衣卫与我们同行,他们定能为我等洗清冤屈。”但随即他又忧虑起来:“既然陛下相信我们是无辜的,那为何援军迟迟不至呢?”
焦氏望着远方的天空,喃喃自语:“或许他们已经在路上了吧。”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期待和祈愿。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朝廷的援军迟迟未到,而沙定洲的叛军却已经逼近了永昌城。
在京师干清宫内,林小风正轻敲着指节沉思着。他口中念叨着“文安之、李定国”的名字,眼中闪烁着一种深邃的光芒。郭天阳在一旁听得愕然,不解地问道:“皇爷,您这是要派他们去云南平叛吗?可文安之并无统兵经验,而李定国则是流贼降将,恐怕……”
话未说完,就被林小风打断了:“云南之事非武力可轻易解决,需得文武并重方能奏效。”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于是,他便任命文安之为云南总督,负责政务;李定国为总兵,负责军事;孙可望为游击将军,辅佐李定国共同赴滇平叛。
文安之身材魁梧,面容坚毅,擅长治理百姓;而李定国则身材高大,英勇善战,擅长领兵作战。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共同肩负起平定云南的重任。林小风此举实则是深谋远虑之举。他深知此时明朝内部矛盾重重,不宜轻举妄动;而云南地处偏远,局势复杂,更需谨慎应对。
他选择文安之是因为此人曾是南明末年的督师,虽然屡战屡败,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却令人钦佩。如今给他一个机会,或许能让他证明自己。同时,他也考虑到了李定国和孙可望的降将身份,担心他们在军中会受到排挤和轻视。因此,他特意安排文安之来调和矛盾,确保军中的团结和稳定。
然而,当郭天阳将调令传达给兵部,并询问兵力情况时,却遭到了林小风的严厉斥责:“兵部是何等无能?朕耗费巨资,竟然连三万兵马都筹集不到吗?”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愤怒和不满。郭天阳吓得浑身一颤,连忙惶恐应命而去。
最终,在三万明军的强大攻势下,沙定洲的叛乱被成功平定。这场战役不仅彰显了明朝军队的威武之势,也证明了林小风深谋远虑的英明决策。然而,对于沐天波来说,这场战役却意味着更多的东西。他深知自己虽然清白无辜,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陷入了这场叛乱之中。如今叛乱平定,他是否能洗清冤屈,重获朝廷的信任呢?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平叛的大军抵达了重庆巴县的边界,部队停了下来,没有继续前进。四周的山峦如同沉睡的巨龙,蜿蜒起伏,被薄雾轻轻笼罩,显得神秘莫测。军营内,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的山岚交织在一起,为这紧张的战前时刻增添了几分宁静。
总督文安之坐在军帐内的凳子上,他的面容严峻,眉宇间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虑。他刚被提拔为总督时,那份喜悦之情简直要溢出来,以为这是朝廷对他的莫大信任。然而,一听说同行者中还有流贼降将,他的心情瞬间沉了下来。这些降将刚归顺不久,他们的战斗力和忠诚度都还是个未知数,特别是担心他们在困难面前会变节。这次进军云南,前景并不乐观,文安之不禁在心里感叹:“陛下这步棋,明面上是升官,实际上是在考验我的忠诚和能力啊!”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将领们很快聚齐,他们身着铠甲,腰间佩带着锋利的兵器,显得威风凛凛。然而,在这威严的外表下,他们的内心却各不相同。有的将领神情凝重,有的则显得忐忑不安。文安之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对大家说:“各位不要担心。”将领们齐声应道:“遵总督令,不担心!”其中李定国等将领虽然脸上挂着笑,但心里其实更加忐忑不安。虽然旨意上说文安之不直接负责战事,但他作为总督亲临指挥,将领们哪敢多说什么?这些降将也是身不由己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