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5章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005章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傅问爻,抗日战士,于冷口保卫战中,因负重伤自戕。
  1950年9月,骨灰由徐知秋迁葬于无量观后山。
  师兄何问心遵其生前遗嘱,不立碑不起坟,植松树一棵为念。
  温老嘎(温铁山),抗日战士,卢沟桥战役中牺牲。
  1950年9月,骨灰由义子赵守宪、儿媳王以沫迁葬于喜峰口一侧山坡,以长城砖做碑。
  吕力,抗日民夫,卢沟桥战役中与敌寇同归于尽,尸骨无存。
  冯伙头(冯宝泉),抗日战士,南口保卫战中因负重伤,于居庸关外自戕。
  1950年9月,骨灰由义子赵守宪、儿媳王以沫迁葬于喜峰口一侧山坡,以长城砖做碑。
  王炳初,抗日战士,临沂战役中死战,与敌寇同归于尽。
  1950年8月,骨灰由侄女王以沫,侄女婿赵守宪迁葬于蓟州王氏祖坟。
  刘炮头(刘文善),抗联战士,1945年,因愤怒苏联红军士兵于喜都城内劫掠施暴开枪,射杀11名苏军战士后遭围杀,后被苏军定性为遗留日侨作乱。
  同年5月,尸骨由董维新秘密安葬于董家寨子遗址。
  高粱杆儿(高良千),游击队员,1943年,一家三口死于卫河细菌战。
  1950年9月,骨灰由赵守宪、王以沫迁葬于喜峰口一侧山坡,以长城砖做碑。
  霍先生(霍文启),游击队情报员,1942年死于日军五一扫荡,遭虐杀,尸骨无存。
  郭光棍儿(郭修齐)及妻子徐知夏,共产党员,1937年战死于金陵,夫妻二人杀敌共计12人,尸骨无存。
  董维新,地下党员,1946年12月,因遭逃脱审判之战犯枭谷三郎认出,于次年10月被捕并遭严刑拷打,牺牲于喜都,尸骨无存。遗有一女董常春。
  董艾米,苏军战士,董维新妻子,1950年退役后返回华沙,开设“伊伦卡照相馆”为生。
  1963年,董艾米于醉酒后自戕,遗有一女董常春。
  2017年,董常春无疾而终,遗有一女董春喜。
  赵守宪、王以沫,共产党员,志愿军军医,二人于1949年10月8日正式结为革命伴侣。
  同年,赵、王夫妇二人参加剿匪战斗。
  1951年赵守宪入潮作战,1953年,因伤退役。
  2000年9月18日,赵守宪于梦中无疾而终,同年10月1日,王以沫过世。
  二人育有二子温少同、高援朝,二女冯婉萍、王琳怡。
  徐知秋,金陵大屠杀幸存者,1946年冬于喜都刺杀战犯枭谷三郎未果后,加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
  1950年,遵姐夫郭修齐遗嘱,为傅问爻迁坟后入潮作战,期间数次立功。
  1953年因伤退役,1955年,因旧伤复发过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