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老手》(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莱曼想写的不是上述举例的几个方向,有点类似《盗火线》,但《盗火线》里面的犯罪有点浪漫化——迈克尔-曼导演在拍出这部经典时,将每个人包括罪犯的性情和情绪上的孤独描绘得太入微了,很有男人味,反倒缺了一点打击坏人的舒爽。
  换句话说,《盗火线》瞄准刻画的角色不全是警方,显得坏人坏得不够,虽然加强了戏剧性,演员们发挥得更是到位,营造了一种强强对立的质感,却不是莱曼此时的心境想要的。
  他想要什么?
  聚焦底层执法的难度,聚焦坏人作恶的潇洒,然后再打倒事先竖立的那个坏蛋,实现情绪上的起伏。
  如果是5年前的他,面对这么一个方向肯定不这么想,就算拍警-匪片,聚焦底层执法,最后的结局也是坏人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或财力戏耍主角,弄得主角家破人亡什么的,本质上以嘲弄制度为主,文艺性强些,但他现在已经很难在乎什么文艺不文艺、深刻不深刻了。
  骨子里他确实还想着拍些有内涵的作品,但绝不是为了拔高而拔高,充分挖掘人性幽暗。
  探讨不那么沉重的主题,可以说是近年来他一直在做的,也可以说,没事思考一下漫威的制作方向,关注漫威粉丝的反馈,给了他很大程度上的关于叙事手法上的影响。
  他不再那么在乎影评人的评价,也没那么在乎奖项的颁选,纯粹是为了如何叙事而叙事。
  主题越发明确,越发照顾受众门槛。
  所以,仔细的梳理一遍自己想要的成片效果,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主线出来了——一个小警察斗倒了有钱人家的恶棍。
  这种“为富不仁”被送监的电影一旦拍好,很容易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潮,席卷工农、以及学生等群体。
  为什么?
  因为黄世仁般的人物全世界都讨厌,这迎合了人民的某一类道德需求。
  要是这天下,越坏的人越能得善终,不就意味着秩序崩坏了吗。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
  文档也终于不再空白。
  “今晚消费,由赵公子买单。”
  ……
  片名叫《大人物》,但聚焦的主角却是小人物。
  当然,不是某光头那版,而是改编的原版,《老手》。
  一部在韩国上映,连续三周夺得周票房冠军,观影人次高达1340万,票房累积8977万美元,成为15年韩国票房榜年度第一,历史票房第三的电影——仅次于《鸣梁海战》与《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有点类似韩版《阿甘正传》)。
  三天后,剧本梗概交到瑞恩手上。
  “嗯,很简单的主题。那……角色方面我需要怎么刻画?”
  “一个家庭琐碎事业不顺有些痞气的中年警察;一个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一辈子不用为钱发慌,在父亲面前装乖巧,但其实是一个满肚子坏水,随心所欲的人渣,甚至有些心理扭曲的恶棍,在这两个戏份颇多的角色之外,还有打哈哈、不想得罪缴税大户的警务高层;替公子哥扫尾的助理;为手底下人撑腰的直属上司以及给男主一个不算温馨但过得去的家庭。”
  “对了,为了显得故事和结局合理一些,还可以安排一个早就想对财阀动手的新上任的大统领。”莱曼笑道:“我不是讽刺现任啊,只是拿财阀开刀没有上层力量的授意背书,男主好像连跟反角正面碰撞的机会都没有,给他创造一点的合理查找线索、搜集证据的政治背书。”
  “要我看,这个财阀都可以照着三星描绘。”瑞恩也跟着吐槽。
  “好主意。反正是艺术加工,只要把相应角色和地域换成美利坚就可以了。”
  “还有什么注意的点吗?”瑞恩身为合格的细节填充工具人,很负责的记录问道。
  “也没什么太过注意的了,这个故事又不复杂,叙事也比较直白,你只要把角色之间的性格、环境刻画到位,能够调动情绪就OK了。”
  “好吧,那你有心仪的演员了吗?”瑞恩继续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