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康卡斯特太优越了(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知道。”
  ……
  又两天,《夜行者》正式开机。
  摄影棚里。
  主光位、辅光位,灯光组率先就位,摄像机贴着墙角,视野里的中心就打在搭出的单人间、电脑桌上,等会让-杜雅尔丹入境,他所在的位置就是绝对的构图中心位。
  录音组举着麦克风,身旁的剧工拎着反光板45°倾斜头顶上的光源。
  几米外,摄像组手里拿着分镜表,琢磨副机位的位置。
  《夜行者》注定是一部强调镜头调度的戏,不单单是用镜头营造角色心境,更多是要有一种对剧中自媒体的视角讽刺,有时候还得呈现一种偷窥的视感。
  毕竟它的立意本身就是基于镜头的延升。
  如何合理的变换视角,可能是摄影组最需要理顺的点。
  或者换一个说法。
  这部戏几乎没有长镜头,也没有广角,多是中、短景和角色特写,怎么在这样比较狭窄的框架里玩出点东西,拍出那种躲在镜头后面吃人血馒头的荒诞、阴冷。
  总得来说,这部戏的主基调就是黑色、批判。
  此刻。
  全员就位,电脑泛起的幽光打在杜雅尔丹脸上,低光源下,莫名有一种邪典效果。
  摄影机跟进,露出一篇文章。
  “26岁演员深夜死在家中,据称SM致死……”
  改成单元剧的《夜行者》跟原片不同的点,就是节奏快了很多,切入点更快,不用花太多篇幅慢慢过渡主角人生观的改变。
  而莱曼采取的这个开篇架构,就有些像《钢铁侠》的开头了,用新闻报道,通过镜头转切让观众很快的代入到故事背景,并初步了解主角是个“无业游民”,住在简陋的地下室,最值钱的就是一部智能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满脑子都是赚快钱。
  所以今天拍得其实是第二幕,也就是男主无意见识了网上新闻的“编排”性,成为自媒体的过程。
  “《夜行者》第二幕,第一镜……a。”
  只见杜雅尔丹坐在电脑前,蠢蠢欲动的微表情。
  随着他的神态展现,呈现到监视器里,莱曼却有些不满意。
  想塑造的神情方向没错,但眼神不对。
  “cut。”
  “托马斯,你试试把摄像机夹在他面部斜上方,让,你重来一遍,保持刚刚的状态,但肩膀放低些,多些压迫感。”——脑补原片海报,那种尝到鲜血的神态。
  “好好。”
  “再来啊。”
  “停,镜头再拉近点。”
  “停,重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