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国(3 / 4)
既然无法直观使用于战斗之中,那么夏璃便需要有人为他去战斗,事情闹的越大,他对夏璃便越有价值。
虽然夏璃没有多少处世经验,但也绝对不是愚蠢之辈,自然听得懂蓬门言中暗讽,亦似蓬门所想那般无可奈何,却也不曾动怒,仅是高坐于龙椅之上吩咐道:“退下吧。”
“呵呵...奴才告退。”蓬门躬身,却也未曾退下,而是大摇大摆的走出了銮殿之中。
蓬门离去,夏璃即是取出铜镜,且是捧在怀中轻声而问:“原以为解决了朱家,控制了庙堂,便能高枕无忧,却是不曾想又与监国院敌对了起来,看来...无论何种世事,皆不及人们心中所想那般美好。”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出黑暗、迎来光明。我们无法与那些成功走到光明之中的人相比,也永远无法比及那些一开始便出生在明光中的人,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与那些同在黑暗中挣扎的人相比,比...看谁能够走的更远。”铜镜之中的夏璃微笑而言,虽不知是从何处学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此刻的她,已然成为了夏璃唯一的依靠,也是成为了夏璃最为信任的人。
“也许...注定不会走的太远。”夏璃有些迷茫,且是有些气馁。
气馁的原因...不是她不够狠毒,也不是她不够果断,甚至也不是缺乏能力,仅是她忽然发现...自己的眼界也好、层次也好,都是太过于低下,就像那印有铜钱的帘布一般...纵是放在她的眼前,她都不知那是什么。
“最起码我们还在直着身子走,不是么?而不是跪在地上卑微的爬,不是么?”
“有什么区别呢?反正我们深处黑暗,也许无论是走或是爬,都不会有人见到,而不曾被人见到的,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在意,不是么?”
“对事而言,应当用结果去塑造过程,对人而言,应当用过程去塑造结果。”镜中的夏璃,说了一句难懂的话,亦是说了一句莫名的话。
“对于我们而言...这所谓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捧镜的夏璃,也许已经猜到了这所谓的结果,故而虽是有问,却也问的颇为惆怅。
“生或死,也许我们会于“生”这一概念中昂然翘首,也许我们会于“死”这一概念中屹立不倒,却也绝对不会于生死之中卑躬屈膝、跪地求饶。”
“我大抵是死了,但我却是忘记死在了哪个瞬间,如今我还在这里...也许为的仅是塑造一个我想要的结果,以及塑造出我死后的模样。”
“人生得意未尽欢,纵做鬼神也枉然。也许你该想一想...就算夏寒不曾死去,就算你不曾得到双腿,就算你不曾来到朱家,就算你不曾成为那老不死的玩物,就算你不曾残害朱家、庙堂,就算你不曾一开始什么都不曾做,你的结局...又能好到哪去?”
“一无是处的人生,一无是处的我...”夏璃有些惆怅,也是有些悲伤,似是幻想出了夏寒不曾死去,自己也不曾来到朱家的命运,但也仅是幻想出了开始,便无心、无力去幻想接下来的过程与结果。
“也许你应该做些什么...”
“一无是处的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你想做什么,便去做什么,而且你也无需妄自菲薄,因为你...还有我。”
“也许会死,但我也不想于黑暗中卑躬屈膝的活,也许注定不会精彩,也许注定不会壮烈,却也好过...古木似长青,实已同花凋...”
-----
仅在天明,即有队伍自碧霄城外前来。
十余人来势汹汹,皆是鞭策烈马疾行,身着衙役鱼袍,腰佩金纹长刀,个个身强体壮,似乎皆是骁勇善战之辈。
为首之人名唤君开,其年岁似在不惑,体态瘦弱,身着白袍,且有乌纱环额,更有玉石镶嵌乌纱之上,其色青翠似若碧水。
而有些神奇的是...碧色玉石随着君开越发临近碧霄城,时而变成洁白无瑕,时而变成赤红烈火,而君开面色亦是反复瞬变,时而变成大义凛然,时而变成义愤填膺,时而变成不苟言笑,时而变成卑躬谄媚。就连他那本是瘦弱的身形亦是不断变化,时而变成雄厚粗犷,时而变成健硕笔挺,直至城门前将要入城之时,形象方才得以固定。
最终化作了...身形矫健,面色凛然且不失些许愤怒的模样,而顶戴玉石也是化作了赤红烈火之色。
于城门之前策马未停,且未展露丝毫停驻之意,不过却在城门洞内得见白衣身影后,却是瞬拉缰绳,致使烈马扬蹄、嘶鸣而驻。
君开翻身下马,似是打算牵马步行,一旁衙役得见后虽是同样翻身下马,却是不解而问:“大人,此处相距碧霄庙堂尚有一段距离,何不策马入城,也好省去一番时间。”
“胡闹!我堂堂庙中散仙理应一心为民,岂能为了节省些许时间而惊扰城内百姓?!”君开侧首,呵斥衙役,且在行至城门洞前方才回首看向身前,在得见监国与两位少年之后,面色更是瞬化意外、诧异,且是好奇上前、茫然而言:“监国大人?您...您怎能亲自在此等候?卑职何德何能?竟是让您...”
“碧霄城的事都清楚了么?”监国未给君开表演的机会,仅是直截了当的作问。
“卑职知道,不过卑职却是不曾想过...那蓬门竟是个吃里扒外货色,不仅与世家同穿一条裤子,更是残害一方百姓!卑职...卑职...卑职定要与其不共戴天、势不两立!”君开不仅在说,说的更是理所应当,甚是说出了一股强烈的大义凛然、刚正不阿之意。 ↑返回顶部↑
虽然夏璃没有多少处世经验,但也绝对不是愚蠢之辈,自然听得懂蓬门言中暗讽,亦似蓬门所想那般无可奈何,却也不曾动怒,仅是高坐于龙椅之上吩咐道:“退下吧。”
“呵呵...奴才告退。”蓬门躬身,却也未曾退下,而是大摇大摆的走出了銮殿之中。
蓬门离去,夏璃即是取出铜镜,且是捧在怀中轻声而问:“原以为解决了朱家,控制了庙堂,便能高枕无忧,却是不曾想又与监国院敌对了起来,看来...无论何种世事,皆不及人们心中所想那般美好。”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出黑暗、迎来光明。我们无法与那些成功走到光明之中的人相比,也永远无法比及那些一开始便出生在明光中的人,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与那些同在黑暗中挣扎的人相比,比...看谁能够走的更远。”铜镜之中的夏璃微笑而言,虽不知是从何处学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此刻的她,已然成为了夏璃唯一的依靠,也是成为了夏璃最为信任的人。
“也许...注定不会走的太远。”夏璃有些迷茫,且是有些气馁。
气馁的原因...不是她不够狠毒,也不是她不够果断,甚至也不是缺乏能力,仅是她忽然发现...自己的眼界也好、层次也好,都是太过于低下,就像那印有铜钱的帘布一般...纵是放在她的眼前,她都不知那是什么。
“最起码我们还在直着身子走,不是么?而不是跪在地上卑微的爬,不是么?”
“有什么区别呢?反正我们深处黑暗,也许无论是走或是爬,都不会有人见到,而不曾被人见到的,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在意,不是么?”
“对事而言,应当用结果去塑造过程,对人而言,应当用过程去塑造结果。”镜中的夏璃,说了一句难懂的话,亦是说了一句莫名的话。
“对于我们而言...这所谓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捧镜的夏璃,也许已经猜到了这所谓的结果,故而虽是有问,却也问的颇为惆怅。
“生或死,也许我们会于“生”这一概念中昂然翘首,也许我们会于“死”这一概念中屹立不倒,却也绝对不会于生死之中卑躬屈膝、跪地求饶。”
“我大抵是死了,但我却是忘记死在了哪个瞬间,如今我还在这里...也许为的仅是塑造一个我想要的结果,以及塑造出我死后的模样。”
“人生得意未尽欢,纵做鬼神也枉然。也许你该想一想...就算夏寒不曾死去,就算你不曾得到双腿,就算你不曾来到朱家,就算你不曾成为那老不死的玩物,就算你不曾残害朱家、庙堂,就算你不曾一开始什么都不曾做,你的结局...又能好到哪去?”
“一无是处的人生,一无是处的我...”夏璃有些惆怅,也是有些悲伤,似是幻想出了夏寒不曾死去,自己也不曾来到朱家的命运,但也仅是幻想出了开始,便无心、无力去幻想接下来的过程与结果。
“也许你应该做些什么...”
“一无是处的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你想做什么,便去做什么,而且你也无需妄自菲薄,因为你...还有我。”
“也许会死,但我也不想于黑暗中卑躬屈膝的活,也许注定不会精彩,也许注定不会壮烈,却也好过...古木似长青,实已同花凋...”
-----
仅在天明,即有队伍自碧霄城外前来。
十余人来势汹汹,皆是鞭策烈马疾行,身着衙役鱼袍,腰佩金纹长刀,个个身强体壮,似乎皆是骁勇善战之辈。
为首之人名唤君开,其年岁似在不惑,体态瘦弱,身着白袍,且有乌纱环额,更有玉石镶嵌乌纱之上,其色青翠似若碧水。
而有些神奇的是...碧色玉石随着君开越发临近碧霄城,时而变成洁白无瑕,时而变成赤红烈火,而君开面色亦是反复瞬变,时而变成大义凛然,时而变成义愤填膺,时而变成不苟言笑,时而变成卑躬谄媚。就连他那本是瘦弱的身形亦是不断变化,时而变成雄厚粗犷,时而变成健硕笔挺,直至城门前将要入城之时,形象方才得以固定。
最终化作了...身形矫健,面色凛然且不失些许愤怒的模样,而顶戴玉石也是化作了赤红烈火之色。
于城门之前策马未停,且未展露丝毫停驻之意,不过却在城门洞内得见白衣身影后,却是瞬拉缰绳,致使烈马扬蹄、嘶鸣而驻。
君开翻身下马,似是打算牵马步行,一旁衙役得见后虽是同样翻身下马,却是不解而问:“大人,此处相距碧霄庙堂尚有一段距离,何不策马入城,也好省去一番时间。”
“胡闹!我堂堂庙中散仙理应一心为民,岂能为了节省些许时间而惊扰城内百姓?!”君开侧首,呵斥衙役,且在行至城门洞前方才回首看向身前,在得见监国与两位少年之后,面色更是瞬化意外、诧异,且是好奇上前、茫然而言:“监国大人?您...您怎能亲自在此等候?卑职何德何能?竟是让您...”
“碧霄城的事都清楚了么?”监国未给君开表演的机会,仅是直截了当的作问。
“卑职知道,不过卑职却是不曾想过...那蓬门竟是个吃里扒外货色,不仅与世家同穿一条裤子,更是残害一方百姓!卑职...卑职...卑职定要与其不共戴天、势不两立!”君开不仅在说,说的更是理所应当,甚是说出了一股强烈的大义凛然、刚正不阿之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