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唾壶击碎(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时他并没有把这个消息放在心上。这之后都是报平安的无用消息了。
  “快,找一下那些消息还有没有留底。看看前面的和后面的字体一样不?”
  陈述说:“将军。您不是吩咐过每一次接到消息看完就烧掉了。定是没有留底。”
  王敦气得用手雷在桌台上。震得桌上的茶盏哗啦哗啦的响。叠放在桌台上的竹简被震掉在地上。
  陈述弯下腰捡起竹简放在桌上。默默地又出去了。
  这之后不出半个月。王敦接到家里的来信:
  “恭喜已经回府。勿念。”
  这天中午王敦宴请军中骨干在大帐中设宴饮酒。
  这些军中骨干都是王敦一手带出来的武将。他们更忠心王敦。
  酒过三巡,王敦说:“咱们在外面冒死征战。那糊涂蛋在家里听信逆臣谗言。咱们家里后院里都不得安宁还效忠他干什么?”
  陈述连忙打圆场说:“将军。您喝多了。快喝点醒酒汤吧。”
  王敦借着酒劲说:“我醉了吗?我没醉。谁说我醉了?哈哈哈哈。我王敦喝多少都不会醉的。”
  说完拿起身边的如意敲打桌边的唾壶。口中唱着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唱着把唾壶的边缘都击碎了。
  故事讲到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
  要说这个王敦史上确实是一个非常霸道的人物。有一句成语“唾壶击碎”就是从他这里流传过来的。
  这个成语就是王敦用如意击打唾壶击碎而出。
  要说“如意”现在的人都知道。有人就说了那不就是现在的“痒痒挠”吗。
  对,如意就是痒痒挠。能解决手够不到的问题。
  可是就这一个小玩意儿在古代那可是贵族府里的重要摆设。材质用温润的玉做成的。
  给太后皇妃送礼的单子里都少不得这东西。
  再说唾壶。这唾壶可是反映咱们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渊源。说明晋朝时期的文明程度和餐饮文化就相当高了。
  古代餐桌旁边每个人都有一只唾壶的专门装就餐时吐出来的废料。主要是鱼刺之类的东西。这个唾壶最终演变成今天的痰盂。
  本来这个成语是说人们对诗词歌赋的欣赏,喜爱到得意忘形的地步了。这里却表达是王敦借着酒劲表露出要问鼎皇权的心声。
  言归正传。却说王敦借着酒劲表露心声。下边的这些心腹太了解这个人的本性了。陈述说:
  “将军。你就说吧。只要你下命令让我们做什么都赴汤蹈火纵死不辞!”
  众将领都纷纷响应:“赴汤蹈火,纵死不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