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章 1358两条消息(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农闲的时候想打工,根本不用往远处去,家门口就行。
  方山县已经建起来一片一片的产业园区,各种工厂一堆一堆。
  生产的婴儿湿巾、家用消毒液、爽肤水、化妆水、剃须乳、消毒片、洗手液、厨房清洁剂……种类多的不行。
  全国哪个家庭没有几包湿巾啊,其中三分之一都是方山县产的。
  更是横扫日韩东南亚乃至欧美中东大洋洲。
  没办法,原材料成本太低,外面的厂家根本无力抵抗。
  只能打不过就加入,纷纷到方山县建厂。
  至于库布齐沙漠那边的秋雁九号,成本更低,但是限于人力和交通,更多的是走大宗商品,工业酒精、医用酒精、葡萄和燃料乙醇那些,正好互补。
  产品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之外,同样横扫海外。
  而且更狠,攻城略地打的老外厂家哭爹喊娘。
  现在的源于秋雁九号的酒精制品,就是过两年源于胶七七的橡胶制品的未来。
  所以外面才那么害怕呢。
  方山县依托着这些工厂,解决了多少就业啊,创造了多少利润啊。
  产业工人和依托这些工人而产生的小饭馆、理发店、超市、便利店就不说了。
  仅仅是直播带货,就有好几百人。
  每天晚上在各个直播间喊:“又来给家人们谋福利啦,新客一分钱十包湿巾您带走,厨房脏了不担心,抽一张随手一擦,干干净净,再也不用买抹布……”
  隔壁内蒙的都为它扩产了。
  真是一样特产带起来一个县。
  谁不眼馋。
  所以清音农业那十几位研究员回到家乡后,受到热烈欢迎,不管走到哪儿都是车接车送热情款待,人力物力给的足足的。
  当地电视台全程跟拍,回趟母校中学学弟学妹们排出一百米举着大红欢迎。
  回家时候更是各级领导陪同。
  给一帮从小在象牙塔里的小年轻迷糊的啊,心里面那种叫做“过瘾”、“爽”、“长脸”、“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老父亲弯了一辈子的腰,在见到儿子的那一刻终于挺成了钢筋”,种种情绪一股一股的往外冒。
  晕晕乎乎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唯有更努力的投入工作,自己买鞭子抽自己这头“牛马”。
  越抽越爽!
  人家文英姐都要评院士了,咱老“张”、“王”、“李”、“赵”……家,要是也能出个院士。
  那得……嘿嘿,想想就美的慌。
  还别觉着当地如此兴师动众太过夸张。
  一点都不夸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