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4章 我们需要的,不是他的火箭(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还不太适应,一时没反应过来而已:
  “你的意思是……”
  “在n-s方程的通解问题取得根本性突破后,我们对极端复杂流体系统的模拟……或者应该说是计算精度、预测能力和优化设计水平,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常浩南罕有地不再谦虚,而是直接下判断道:
  “这意味着,新一代火箭的效率上限提升路径、燃烧不稳定性的预测与抑制、乃至整个箭体结构的轻量化优化与载荷分布控制,都有了更清晰、更可控的理论指引和设计工具,航空器和航天器的设计不再是仅靠工程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高风险项目,成功路径将大大缩短,技术风险被压缩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
  对于绝大部分流体动力学问题来说,n-s方程的通解一旦得到,就相当于大结局。
  当然坏的一面是,该方向99%的博士生,都将失去研究课题。
  栾文杰倒是知道n-s方程的巨大意义。
  但被常浩南以这样直白的方式说出来,还是让他不自觉忘了合上嘴。
  “也就是说……像解方程那样?”
  “那倒也不至于。”常浩南愣了一下,然后摇头,“n-s方程的通解不是一组显函数或者矩阵,而是一个等价的拓扑形态……呃……总之,还是要比解正常的函数方程要复杂一些。”
  即便对于数学家们而言,n-s方程的通解也仍然显得过于抽象,很难直接理解。
  更别提工程学出身的人了。
  好在栾文杰也并不纠结于这些具体的理论细节,而是直接问道:“能不能用个大概的数字,好让我们有个概念?”
  兰新志在旁边疯狂点头。
  “保守估计,至少……可以把参数设计和测试过程消耗的时间缩短到目前的10%以下。”
  其实如果只考虑流体力学部分,那恐怕连目前的1%都用不到。
  但造火箭毕竟是个系统工程,还有很多其它问题要解决。
  比如结构、控制、信号……
  但即便如此,还是让栾文杰直接一哆嗦,有些难以置信:
  “你是说……缩短到?”
  “那不然呢……”常浩南乐了出来,反问,“如果是缩短10%,根本也算不上什么值得拿出来专门说一下的东西吧?”
  兰新志撇撇嘴,心说那是在你看来。
  实际要想把工作效率提高一成,很可能要经过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行吧。”栾文杰勉强消化了这个逆天的结论,回到了一开始的话题,“那既然不要他的火箭,你还对什么东西感兴趣?”
  常浩南一开始的态度,显然是倾向于跟马斯克合作的。
  紧接着,他又加了一句:
  “总不能是火星殖民基地吧?”
  “火星基地咱们不是也有计划?”兰新志接话道,“而且如果火箭问题解决,那火星设施应该更不是问题了才对。”
  栾文杰也补充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