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0章 为什么会找上我们?(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670章 为什么会找上我们?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监控和精准调控中一分一秒地流逝。
  主控室的大屏幕上,一个醒目的计时器数字不断跳动:
  500……
  1000……
  2000……
  hl-2a装置内的等离子体,在强大的磁场约束和持续的能量注入下,如同一个被驯服的微型太阳,持续散发着惊人的光和热。
  中心电子温度稳稳维持在5000万摄氏度以上,等离子体电流稳定在1.15兆安培。
  这已经远远打破了之前由east保持的百秒级h模运行纪录,并且还在不断刷新。
  然而,挑战也如影随形。
  “偏滤器靶板热负荷持续升高!红外成像显示局部区域温度已超过1800摄氏度!接近一级警报阈值!”
  长时间的高功率运行下,即使有硼化壁的保护,高温等离子体对材料尤其是偏滤器区域的侵蚀依然严重,产生的杂质被带入等离子体核心,辐射出大量能量,不仅损失能量,还会冷却等离子体。
  “注入少量氖气,进行主动辐射冷却,目标将峰值热负荷降低15%。”
  周新同盯着热负荷分布图,迅速决策。
  这是常规的应对策略之一。
  “注入氖气,流量设定。”
  操作员执行。
  光谱仪上立刻显示出代表氖元素的谱线强度飙升。
  氖气在高温下被电离,其离子在等离子体边缘区域辐射出能量,如同在灼热的靶板前撑起一把无形的“遮阳伞”。
  红外图像上,靶板最红热的区域颜色肉眼可见地变暗了一些,温度读数开始回落。
  “热负荷下降,效果明显,但杂质辐射总功率仍在高位。”
  “继续监控,必要时重复氖气注入或调整注入位置。”
  说完这句话之后,周新同暗自叹了口气。
  实际上,到了这一步,他基本上已经相信了那份资料的真实性。
  如果不是对等离子体的控制策略趋近完美,那么他们绝无可能得到如此夸张的成绩。
  而他也不得不承认,现在是hl2a的性能,和西南物理研究所的水平,限制了整个试验更进一步。
  “那就看看,我们究竟能做到何种程度吧……”
  周新同的好胜心逐渐燃起。
  “电流剖面有轻微偏移,注意lhcd驱动效率。”他再次提醒道。
  “收到,正在调整低杂波注入角度和频谱。”工程师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敲击,试图优化电流驱动效率,维持等离子体电流的稳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