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3章 聚变新势力的宣言(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673章 聚变新势力的宣言
  并不只有弗朗茨注意到了人类发展重心正在转变的现实情况。
  作为上一个时代的领头羊,华盛顿也显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因此,美国人的反应,来得迅速而又直接。
  几天后,一家名为《helion energy》的聚变能源公司发布公告,标题同样简洁而有力:
  《helion energy与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合作,实现聚变净能量增益》。
  公告称,该公司与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深度合作,依托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积累的海量实验数据,在其第五代脉冲磁约束系统原型机“venti”上,成功进行了一次“非点火聚变”实验。
  实验过程中产生了强度高达7t的超强磁场,并达到了0.97的科学能量增益(qsci),以及更引人注目的,净电力产出增益(qeng)为1.10。
  单纯从数字上看,相较于华夏方面宣称的4175秒稳态运行和q>1,helion的成果似乎并不那么耀眼。
  qsci 0.97意味着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接近但尚未完全覆盖输入到等离子体的能量;qeng =1.10则是一个更实际的工程指标,表示扣除所有系统损耗(包括加热、磁场维持、能量回收效率等)后,最终输出的净电能高于输入的电能。
  这确实是可控核聚变在能量增益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证明了其能量回收概念的部分可行性。
  然而,在华夏hl2a那长达一小时的运行时间面前,其冲击力似乎被稀释了。
  尽管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质疑华夏方面那个难以置信的“4175秒”到底是真实突破还是数据魔术,但毫无疑问,无论学术界、媒体界还是吃瓜界,讨论热点都仍然聚焦于太平洋西岸。
  然而,helion energy却并不甘心仅仅充当背景板。
  就在公告发布后的当天晚上,一场规模不大、仅邀请了十几家国际顶级媒体记者代表的新闻发布会,在其总部一个颇具未来感的中型会议厅内悄然举行。
  跟多数事先通气的发布会不同,helion energy事先未透露任何具体内容。
  这种低调的“突袭”策略,终于成功点燃了外界的好奇心。
  而事实也证明,他们并未辜负外界的期待。
  发布会并未设置主持人,当helion energy的创始人兼ceo大卫·特莱直接出现在了台上。
  “首先,我想分享一个关于helion energy自身发展的好消息。”
  特莱的开场白和他的公司风格相近,都是平静而直接:
  “我们刚刚完成了新一轮总额为10.25亿美元的融资,这使得helion energy自成立以来的累计融资额正式突破40亿美元大关,更值得关注的是,本轮融资后,helion energy的估值已超过80亿美元……”
  “……”
  台下响起一阵礼貌性的、稀稀拉拉的掌声。
  40亿美元融资,对于一家规模不算特别大的公司而言无疑是个惊人数字,显示了资本对其路线的巨大信心。
  但显然还配不上外界对今天晚上的期待。
  在当今的科技圈,融资和估值根本算不上什么罕见新闻。
  然而,特莱接下来的动作,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牢牢定住。
  他从容地侧身,向后轻轻挥了下手。
  随着他的动作,讲台后方覆盖着巨大显示区域的两面深色幕布被缓缓拉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