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棉事牵心(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晦去年便穿过棉衣,笑道:“此物便是雍州栽种的棉花所制。除了制棉衣、棉被之外,此物还能织成棉布,一匹价值万钱以上。”
  刘裕一皱眉头,道:“去年安丰太守张产曾进献两匹,说是每匹花费一
  万四千钱,被愚痛斥,此等奢靡之物何益于国。”
  谢晦脸一红,去年棉布在襄阳沈氏布庄售卖之时,管事谢庄买了十匹回府,家中女眷都埋怨买得少了,一人做身衣服都不够,自己让谢庄今年多买些,若让宋公得知,肯定不喜。
  毛德祖道:“主公,此物是雍境所产,若是雍军将士人人穿着棉衣,将不惧风寒,要谨防雍军来攻。”
  刘裕道:“冬衣已至,德祖、奉仁要带着将士加强巡逻,不让雍军有可趁之机。”
  傅亮道:“此物用途极大,主公要让刘仆射组织人手栽种。”
  刘裕点点头,接过刘遵考带来刘穆之等人的信件展开细看。信中陈述京中诸事,朝堂还算安稳,就是战事将国库储备消耗殆尽,刘穆之担心今年冬天若遇灾害恐怕难以赈济。
  徐羡之则在信中提及义阳商人前往寻阳募工纺线织布,募得织工近六千人,江州、湘州、豫州一带织女纷纷前去做工。徐羡之称与刘穆之商讨后,认为先暂观其变,询问刘裕是否要禁止。
  刘裕将信交给身旁的谢晦等人传阅,征询他们的意见。
  谢晦看后道:“愚听说今年淮河一带种棉人猛增,致使棉价下跌,棉多需工便多,雍境工价剧增,听说匹布给千钱仍请不到织工,所以这些商人便想到来寻阳募工了。”
  傅亮看罢信,道:“寻阳织匹布工价给钱四百或粟米二石,熟练织工月可织布近二
  匹,得钱八百,这工价可比京中商铺管事,难怪附近织女纷纷前往。”
  刘裕沉思道:“愚正与杨安玄交战,为何其不阻止这些商贾,杨安玄有何用意?”
  谢晦笑道:“自古交战不绝商路,义阳商贾来江州募工,要按棉重计商税。杨安玄向来重商,今年棉价大跌,棉商无利,杨安玄亦不能禁。”
  “眼下正值农闲,这些织女能赚些钱补贴家用,倒不失为好事。”傅亮若有所思地道。
  刘裕捋着胡须,着实想不出杨安玄此举用意,怎么看也有益于己。
  向弥摸着身上的棉衣道:“这棉衣着实暖和,这一会愚都有些冒汗了。主公,这棉是好物,来年多种些,就不用担心将士们过冬挨冻了。”
  刘裕道:“道和曾建议在三吴之地试种,可是愚筹备攻雍之事将此事暂时搁置,看来明年不可再耽误了。”
  傅亮提醒道:“主公,要提防棉田侵占农田。”
  “不错”,刘裕道:“愚会写信告知道和,让他多选零散之地耕种,粮田还是不能荒废。”
  谢晦道:“既然义阳棉商聚集在寻阳,不妨就在江州种棉。有了棉田,那些义阳商人说不定能留住。”
  …………
  八月,棉布已经在沈氏布庄上市,布价降至每匹六千钱,只有去年的一半。
  沈宅,杨湫与赵萱算着账:一匹棉布重二十斤,耗棉二十五斤,每斤棉价十五至十七钱,约四百钱。算上纺工、织工、往
  来运费、印染、商税等各项花费,每匹布的成本约在三千钱左右,每匹布能赚三千钱。
  去年每匹布能得利八千钱,但今年布匹的数量是去年的十倍,总的算起来赢利翻了四五倍。
  这么大的赢利是采用了新的纺车和织机的原因,新机械将产能提升了四至五倍,而普通人家若是雇工每匹布的成本超过五千钱,每匹布得利仅为千钱左右(算昏了头,估妄看)。
  杨湫伸了个懒腰,道:“三哥让嫂子告诉奴,每匹布的价格只许卖六千钱,不然八千钱甚至万钱都有人买。”
  “雍公这样做肯定有用意。”赵萱转着眼珠道:“市面上一匹绸缎的价格四千钱,棉布定在六千钱,估计没什么人买绸缎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