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终于住上了玻璃房(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存在的!
  所以,在第一年,琉璃司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工匠,然后按照不同的烧制流派,将这些工匠分成一个个琉璃烧制小组。
  接着委派官员,带领这些小组,开始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实验。
  工匠们烧制,官吏就在旁边记录他们的烧制步骤。
  然后,就开始对照。找出各个烧制小组的共同处,把异同拎出来。
  接着,一步步试错,同时鼓励各组之间互相交流,互相验证。
  终于,在元祐二年的十一月,琉璃司内,就已经能批量的烧制各种琉璃了。
  不止成本大大降低,关键能一次大批烧制。
  只是,这些琉璃大都都是有色琉璃。
  什么绿色、蓝色、彩色……
  五八门。
  这些东西烧制成功后,赵煦就将它们推向市场。
  你还别说,卖的还不错!
  不止大宋的士人、富商们很喜欢,就连契丹、吐蕃、党项、大理、交趾等国的商贾也都很喜欢。
  特别是熙河的蕃官们,喜欢的不得了。
  他们尤其钟爱,将琉璃制成珠串,然后戴在脖子上,或者供奉到寺庙里。
  托这些人的福,赵煦狠狠的回了一口血。
  然后,就加大了对琉璃司的研发投入。
  在年初的时候,突破无色透明玻璃的烧制难点——依旧是靠着笨办法穷举出来的。
  琉璃司的工匠在烧制工程中,偶然间发现,加入少量锰粉后,本来有着杂色的琉璃,透光度大增!
  然后他们就开始照着这条技术路线,一路高歌猛进。
  就这么的搞出了批量烧制无色琉璃的技术流程。
  到四月份的时候,琉璃司就又攻克了平板玻璃的烧制技术。
  还是穷举——一个个办法试!
  在偶然间,有工匠在吹制的时候,发现只要把玻璃先吹成圆筒,然后趁热切开、摊平。
  平板玻璃就这么简单的被发明了!
  于是,赵官家的书房,终于能换上玻璃窗了!
  今年冬天,说不定还能吃上反季节蔬菜呢!
  莫名的,赵煦想起了,现代的一个笑话——只要你努力工作,到年底的时候,老板就能换豪车,包嫩模了!
  于是,便厚赏了琉璃司上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