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琼林宴(2)(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071章 琼林宴(2)
  元祐三年六月乙酉(初十)。
  琼林苑中,百官齐聚,鼓乐齐鸣。
  赵煦坐在上首,靠着坐褥,看向在这殿中的群臣。
  在京元老、两府、两制大臣、馆阁学士尽皆在场。
  除了正旦大朝外,少有能凑齐这么多重臣的场合。
  看着大臣在这庭上,交头接耳的互相说着话。
  赵煦忽然想起了一个事情,与身边的童贯暗示了一下,后者立刻上前附耳。
  赵煦轻声问道:“童贯啊,可知今年的探郎都是谁?”
  探,在如今还不是科举考试第三名的专属称号。
  只是新科进士约定俗成的推选出来的门面代表。
  过程甚至相当民主——由新科进士在期集局中,一人一票选出来。
  一般是两人,按惯例通常是以年轻、容貌佳、好风姿者充任。
  正如唐人所言: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宴。差少俊二人为探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二使者被罚!
  唐代的进士们,对于能当选探郎,也是非常兴奋,与有荣焉。
  毕竟,这可是少有的,能光明正大的证明自己是大帅比的机会!
  所以,哪怕到了晚唐时节,天下文人,依旧对探郎的头衔,趋之若鹜。
  比如昭宗时的进士翁承赞,在被推选为探郎后,就兴奋的写下了:洪崖差遣探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
  但到了大宋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切向钱看。
  进士们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能明码标价了。
  自然,这探郎的选举,也就乌烟瘴气起来。
  孔方兄的力量,开始深刻介入每年期集局内的探郎选举。
  于是,种种怪事开始出现。
  当然,明着的贿选,没有傻子会做。
  不然,一旦传出去,名声立刻就要臭大街,同时所有人都要遭殃。
  但,各种雅贿、暗赂之事,从来不缺。
  士大夫们固然捶胸顿足,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痛斥年轻人没有道德,为铜臭所污。
  但没什么卵用。
  因为,汴京城不似长安,没有大量的‘杏园’。
  探郎们不再需要出去抛头露面,采摘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