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汴京的惧内竞赛(2 / 4)
而蔡懋能拿到这个太庙斋郎,是因为蔡确在福建的差事做到了赵煦的心坎上。
单单是一个泉州港,每个月就能让赵煦的封桩库入账一两万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将越来越多。
未来,岁入百万甚至数百万贯,都有可能!
有了官身,蔡懋的仕途就开始起步了。
如今他跟着老丈人,在元祐大典书局之中,当了个试校书郎。
只等着元祐大典编成,就能靠着这个履历,成功的跨越选人和京官的界限。
这就是顶级衙内的从容!
赵煦瞧着蔡懋那张脸,露出笑容来:“蔡卿免礼!”
“卿今日是陪蔡相公来的?还是冯节度?”赵煦打趣起来。
蔡懋露出一个尴尬的神色,小声的答道:“回禀陛下,臣如今奉父命,服侍泰山大人……”
赵煦呵呵的笑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汴京城的衙内中,开始流行‘气管炎’的人设。
反正,现在一大堆的衙内二代,都在争相标榜自己‘惧内’。
这可能是沈括带起来的风气。
托苏轼的福,现在沈括沈季常的诨号,天下皆知。
而伴随着其惧内的名声,一并喧嚣而起的是——当朝的皇太后,对于沈括的妻子张氏的宠爱。
因为这份宠爱,张氏在不过三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小小的孺人,一路晋封到现在的余杭郡夫人。
在很多人眼中,沈括能有如今的地位和权势,有一大半功劳是他的妻子的。
而沈括本人,在听到这些传言后,也没有否认,加剧了流言的影响力。
于是,衙内们竞相开始表演自己‘惧内’。
蔡懋这样的官迷,更是深度沉迷其中。
回京以来,他就开始在一切场合,都表演自己的‘爱妻’、‘惧妻’人设。
向太后也很有意思,她在听说了这个事情后,有意的开始配合舆论。
经常的招张氏入宫,而且每次张氏入宫,都有赏赐。
这就更加重了坊间的议论。
也正是这个原因,士林舆论,才能一直优容着沈括和他所宣扬的‘格物学’。
不然,早有人把‘少正卯’的帽子,扣到沈括头上了!
就像他们现在将蒲宗孟称作‘当代少正卯’一般。
而蒲宗孟是宰相,有自己的基本盘(汴京豪商外戚工商集团),还有王安石、章惇的支持,以及赵煦的袒护。 ↑返回顶部↑
单单是一个泉州港,每个月就能让赵煦的封桩库入账一两万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将越来越多。
未来,岁入百万甚至数百万贯,都有可能!
有了官身,蔡懋的仕途就开始起步了。
如今他跟着老丈人,在元祐大典书局之中,当了个试校书郎。
只等着元祐大典编成,就能靠着这个履历,成功的跨越选人和京官的界限。
这就是顶级衙内的从容!
赵煦瞧着蔡懋那张脸,露出笑容来:“蔡卿免礼!”
“卿今日是陪蔡相公来的?还是冯节度?”赵煦打趣起来。
蔡懋露出一个尴尬的神色,小声的答道:“回禀陛下,臣如今奉父命,服侍泰山大人……”
赵煦呵呵的笑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汴京城的衙内中,开始流行‘气管炎’的人设。
反正,现在一大堆的衙内二代,都在争相标榜自己‘惧内’。
这可能是沈括带起来的风气。
托苏轼的福,现在沈括沈季常的诨号,天下皆知。
而伴随着其惧内的名声,一并喧嚣而起的是——当朝的皇太后,对于沈括的妻子张氏的宠爱。
因为这份宠爱,张氏在不过三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小小的孺人,一路晋封到现在的余杭郡夫人。
在很多人眼中,沈括能有如今的地位和权势,有一大半功劳是他的妻子的。
而沈括本人,在听到这些传言后,也没有否认,加剧了流言的影响力。
于是,衙内们竞相开始表演自己‘惧内’。
蔡懋这样的官迷,更是深度沉迷其中。
回京以来,他就开始在一切场合,都表演自己的‘爱妻’、‘惧妻’人设。
向太后也很有意思,她在听说了这个事情后,有意的开始配合舆论。
经常的招张氏入宫,而且每次张氏入宫,都有赏赐。
这就更加重了坊间的议论。
也正是这个原因,士林舆论,才能一直优容着沈括和他所宣扬的‘格物学’。
不然,早有人把‘少正卯’的帽子,扣到沈括头上了!
就像他们现在将蒲宗孟称作‘当代少正卯’一般。
而蒲宗孟是宰相,有自己的基本盘(汴京豪商外戚工商集团),还有王安石、章惇的支持,以及赵煦的袒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