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 三县谈判(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河北诸地处在海河流域水流充沛,且河网密集,没有太大的输水河道,细支河流无法承载这么丰沛的水量,这才会导致每隔几年都会有水灾。”
  褚县丞回道:“下官从未见过哪个太府寺卿能如此尽责,佩服。”
  “其实不仅仅是河北,我也观察中原各地的情况,比如说西蜀川南,或者是岭南的大风,又或者南诏的旱情,这些都是我要关心的。”
  张阳释然一笑,“褚县丞的家乡是在江南道钱唐郡?”
  “正是。”
  “钱塘浪潮见过一次,便此生难忘。”
  褚县丞狐疑道:“县侯去过钱塘?”
  “以前去过,很久远了。”
  张阳笑着,正在回忆上辈子的事。
  又是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其实冒昧请褚县丞回来,是有一件事要谈。”
  “县侯还有何事?”
  张阳指了指地图,“还是因为这件事。”
  “此事可否容下官回去考虑。”
  “可以呀,不过可能时机不等人。”
  褚县丞看着张阳人畜无害的笑容,心中惊疑,最后目光落在他下巴处泛青的胡渣上。
  “其实新丰县的县丞愿意拿出两千亩,用来给骊山建设。”
  “什么!”褚县丞登时站起身怒道:“他哪里来的两千亩地,他新丰县哪来这么多土地,县侯莫要说笑了。”
  张阳沉声道:“新丰县确实没有这么多的田地,所以他愿意将许多民房拆了,将两千亩换出来,往后骊山技术院的一部分收益,他们全县都能得到分润。”
  言至此处,又压低嗓音对他道:“褚县丞,这是一笔包赚不赔的买卖,如果我们招收三千学子,每人每年收三百钱,那就是一千贯钱,而且年复一年,更不要说周边开设商铺,建设书馆与食堂。”
  “一个能够收容三千学子的技术院,远比你想的更赚钱。”
  褚县丞低头,双手正在掐算着。
  张阳笑道:“不然当年驿站出身的小县何来这么大的底气与您叫板?他不过是事先给了骊山好处,而我们骊山本着共同富裕的原则,自然不会瞒着您的。”
  “那时候渭南县的县丞也在,我不好明说罢了,这才告知你。”
  “您也不用怀疑我们当真有这么多学子?可以去长安城打听打听,想要拜在骊山门下的学子又有多少?”
  褚县丞忽然起身,怒道:“好个姓严的,竟然背着老夫做了这等事。”
  “您息怒。”
  张阳客气地给他倒上茶水。
  “县侯,容下官回去与县民商议,定会给骊山一个交代。”
  “啊……”张阳见他脚步匆匆又道:“您不喝茶了吗?”
  手里拿着茶碗,茶水还是热的,将其放下之后,重新端坐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