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幸好这次,我想它不会再像错过托翁(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有一个奖项是绝对公平的。”
  北川秀笑著回答道,
  “奖项的存在大多时候是为了造神,为了让一部分人谋利。
  只不过撇开这些东西,如果奖项可以做到相对公平,让商业价值和文学价值得到统一与完美协调,这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
  日本国有一个以我为名的文学奖项,它的创立之初就是为了给我的集团公司谋利,我从不否认这点。
  但它的存在,也同样推动了日本文学的进步,让一大批新人拥有了曝光机会和出道可能。”
  “是啊.你能理解就好。”马悦然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为了后面的这句话做铺垫,“这三年多来,诺贝尔文学奖差点就错过了你这个真正值得获奖的人。
  幸好这次,我想它不会再像错过托翁、歌德他们一样错过你了。”
  “哈哈,但愿如此。”北川秀听他的语气,大概猜到了瑞典文学院对《童年》的评价和看法。
  这也没什么好意外的。
  原歷史中的高尔基也因为沙俄人的身份错过了西方文坛设立的这个终极奖项。
  但从未有人否认过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拥有获奖的实力。
  如今的北川秀早已洗去自己身上东方人的劣势,现在理亏和想和解的是诺奖官方,他根本不用担心他们再搞什么么蛾子。
  而且等《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出版,相信明年评奖时,整个世界文坛绝对找不出一个能和自己抗衡的人。
  想到这儿,北川秀歪了歪脑袋,思索起1999年和200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当他开始思考时,无数记忆便清晰的涌动进他的脑海,就像那些一字一句都格外清楚的文学名著一样。
  原歷史中,199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德国戏剧家君特·格拉斯,他的诗歌和剧本都有非常浓郁的政治气息,被称为“政治诗人”,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其实並不高。
  君特能获奖,一是得益於当时诺奖有往戏剧文学靠拢的倾向,一连四届得主都是戏剧家,一是靠德国官方不遗余力的吹捧。
  2006年9月,他在德国出版了自传回忆录《剥洋葱》。
  由於他在此书中令人震惊地自述曾在青年时代为nc党卫队效力,君特一度成为文学界的眾矢之的。
  现在有北川秀这个大掛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君特·格拉斯都没什么资格和他竞爭。
  稍微有一点威胁的是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高行健。
  高行健生於彩礼省,1987年移居法国,前年刚取得法国国籍。
  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作家,也是马悦然力捧的华国文学家。
  非常喜欢东方文化的马悦然如今只翻译高行健和北川秀的书,前者也被他推选入围了好几次诺奖。
  不过想到马悦然刚才说的那几句话,估摸著本该在2000年拿奖的高行健只能往后挪挪了。
  关於他拿奖的事,很多质疑者认为他的书文学价值不高,商业性也很一般,完全无法代表浩瀚如海的华国文学,能拿奖,纯粹是因为翻译者是马悦然,且出版他小说的出版社也都是马悦然的公司。
  这个平行时空是否如此,北川秀不清楚,反正现在是诺奖官方求著他拿奖,而不是他求著別人。
  “哈哈,你一定会如愿的。”马悦然笑著说道。
  奖项的问题过于敏感,在车子进入到文学院的停车场后,三人便不约而同的终止了这个话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