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章 后记三十六大长公主的邀请信来了(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宝钗在门口停下:“去给郎君洗昨日换下的衣服。”
  黛玉说道:“衣服有李家仆妇会洗。”
  “嘁,她们粗手粗脚,莫把郎君的衣裳洗坏了。我在家可会洗衣裳了,以后郎君的衣裳我来洗。”说完,宝钗头也不回的跑出去。
  黛玉低声评价:“这个笨蛋!”
  ……
  李敦实带着谢衍前往龙门石窟,逛了两三个小时,就觉得没啥意思了。
  “那边有个龙门书院,是大明刚刚迁都时办的,”李敦实介绍道,“官学毕业之后,如果考不上太学,科举考试又受挫的话,很多洛阳士子就会进龙门书院。”
  谢衍问道:“跟孟家的鲔岫书院相比怎样?”
  李敦实摇头:“自是不如鲔岫书院。”
  李敦实继续带着谢衍走动:“那边以前有驻军,一支禁军驻扎在古伊阙关附近。后来驻军南移了,但龙门镇有很多禁军后代。”
  谢衍指着东边:“那边的村子也是你家的?”
  李敦实说:“都是李家的,但有部分族人析户了,户口跟我家早就已经分开。他们也有田产,但数量不多。”
  “你家有工厂?”谢衍问道。
  李敦实说:“算不得工厂。有一家采石场,这几年都在减产,离停工已经不远了,毕竟不是什么大山。还有一家水泥厂,一家陶瓷厂。”
  谢衍笑道:“不错啊,都是建材,背靠洛阳不愁销量。”
  “规模太小,只能说还过得去,”李敦实说,“说是陶瓷厂,其实以烧陶为主,瓷器只能生产一些粗瓷。洛阳城外那些高楼,很多人家里的陶碗、瓷碗、水缸就是我家烧制的。”
  “去看看吧。”谢衍提议。
  后世的刘窑、刁窑、李窑那一片,此时只有一个刁窑村。像什么李窑村,则是朱元璋大移民迁来的。
  这里的陶瓷烧制,只能说小打小闹。
  洛阳地区真正的陶瓷产地,在北邙山至巩县一带,那边甚至还有高岭土。
  北圪垱村和刁窑村的村民,如果想要打工的话,首选便是李家的三个小厂。规模虽小,却养活了不少人。
  水泥厂在山下。
  不但规模小,技术也很原始。
  水泥技术早就过专利期了,李敦实也不藏着掖着:“以前都是用石灰石和黏土混合煅烧,这个技术有地域限制,并非所有地方的石灰石都含黏土。”
  “后来就有人改进了技术,把黏土和石灰石按1:2的配比,加水搅拌成泥浆再沉淀,再放进窑里高温烧制。”
  “洛阳城外那些楼房,用的就是这种水泥。但这种人工配料的水泥,其实不如天然含有20%—25%黏土的石灰石煅烧出来的水泥。”
  谢衍参观了李家水泥厂的所有制造环节,蹲在石灰窑外开始沉思。
  土木狗的必修课《土木工程材料》,就有各种水泥的制备。
  谢衍还记得一些。
  虽然没有实际操作过,但应该八九不离十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