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后记一百零八大明的妇产医学技术(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252章 后记一百零八·大明的妇产医学技术
  老会长给朝廷上疏,请求更改科学单位的时候。七八个妇产科医护,急匆匆赶到公主第。
  “李先生,拜托了!”谢衍朝着一位乳医焦急行礼。
  乳医,即负责接生和治疗产后疾病的医生。(从汉代以来,就一直这么称呼。)
  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
  乳医往往也做接生婆。但如果是男性或年迈女性,则一般只是站在旁边指导,非常危险的时候才会亲自动手。
  今天请来的,是洛阳第一乳医李太婆。
  她的真名很少被提及,人们皆以“李太婆”相称。因多次成功接生皇子皇女,李太婆目前已是芙蓉学士。
  她已经六十八岁了!
  一间净室,被用作产房。
  虽然大明已经有公立医院,但分娩还是选择在家里。
  甚至可以说,除了较大的外科手术,大明百姓一般不会住院,诊断拿药之后就直接回家。而且权贵和富人,喜欢把医生请到家里来。
  “砰!”
  房门关上,谢衍不被允许进入,只能站在外面干着急。
  “殿下请站起来。”李太婆进了产房就说。
  青鸾和紫凤,连忙把朱棠溪扶起来站立。
  李太婆等众多医护,拿出酒精开始洗手。调配好的生理盐水和葡萄,也陆续从药箱里取出。
  不用李太婆指挥,随她而来的医护人员,已经在各自忙活了。
  李太婆在给公主号脉之后,又开始观察、触摸公主的下身和腹部,说道:“还早呢。扶着殿下散步。对了,侍女全都出去。”
  古装影视剧里,产妇躺在床上呼天叫地,然后就一声婴儿啼哭,接着母子平安的情况,在中国古代其实是非常少见的。
  从汉唐到新中国,产妇要么站着生,要么就是坐着生。
  甚至到了新中国的特殊十年,都还有这样的记录:某山村的产妇已站不住了,被绑着头发吊在房梁下。直至卫生所的医生赶来才让产妇立即躺下。
  因为传统的接生观念,站着或坐着更容易生产(坐是坐在接生桶上)。
  只有坐的力气都没了,古代接生婆才会允许产妇躺下。
  这种做法,当然是错误的!
  新中国对旧式产婆进行培训,核心口诀就是“一躺三消毒”。
  躺着生孩子,可以防止出血过多。
  这种错误的接生观念,直至朱铭在位后期,才慢慢的改正过来。但在接生之前,还是习惯让产妇站着。
  青鸾等侍女,全部被轰出产房。
  朱棠溪由护士搀扶,在产房里缓慢行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