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使臣(3 / 5)
袁聿修愣了一下,再次打量着面前这家伙。
这家伙竟还知道些忠义。
袁聿修也就不再为难,解释道:“你是外邦使臣,我是边塞刺史,按着律法,我实不该与你私下会谈,你若是有事上奏,就让人将书信予我,我自帮你表于陛下,勿要再堵在此处.”
“刺史公,我知道这些道理,只是如今三邦使臣前来,我只有一件事想让刺史公知晓。”
“你说吧。”
“契丹并非是与奚人,高句丽人一同前来的,他们是一同入使,我们是单独前来,先前的奏表不曾写明,还望刺史公能知晓。”
袁聿修哦了一声,心里似是明白了什么。
“你堵住我的门,就是为了说这件事?”
“就是为了这件事。”
“好,我知道了,等诏令吧。”
果然,从这一天开始,莫哥就不再堵门了。
又等了十余日,天王的诏令飞到了此处,要求刺史安排这几个使臣前往邺城拜见。
袁聿修先召见了莫哥,派人护送莫哥先行一步,前往邺城。过了两日,再召见其余两国的使臣,让他们再行出发。
木昆牙得知莫哥先行离开的时候,心里格外的着急,几次想要堵门去见刺史,却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了,只能是慢一步出发。
他想要知道原因,可袁聿修也犯不着给他一个外臣去解释什么。
先一步出发的莫哥此刻满脸的欢喜。
莫哥的使节团颇为寒酸,算上他,使者不过四人,却有三十多个马夫跟着他一同前来,因为莫哥此番给天王带上了礼物。
他们特意挑选了十二匹不曾阉割的公马,作为朝见的礼物。
这十二匹公马,都是他们精挑细选的宝马,无论身高,蹄长,背宽等等,都是非常出色,这些公马也精贵的很,一匹马往往需要好几个马夫来照顾,吃的比人吃的都好,这些公马若是送往马场,弄些母马过来,几年时日,就能培育出大量的战马苗子。
负责护送使者团的是一个年轻的后生,胡须都没有长齐全,却相当魁梧,骑术也很不错,骑着马能来回的奔跑。
尽管莫哥几次想要套近乎,可这年轻的军官根本不理会他,就像是个哑巴,完全不说话。
莫哥也只能放弃。
他们的前进路线是袁聿修所制定的,沿路都有驿可以用来休息,有了袁聿修亲自开的过所,也没有人敢为难他们。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他们进入幽州境内为止。
这一天,他们进入幽州境内,在一处驿舍刚刚住下。
那年轻的军官刚刚准备休息,就有骑士进来告知他,有人在外头跟那些契丹人起了冲突。
军官匆忙走出来。
在驿舍之外,就看到莫哥等人正在与一群人争执,莫哥脸色通红,强忍着心中怒火。
而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些人,穿着鲜艳,口音独特.明显,这是一群陈人。
这些边塞地区也因为靠海的优势,涌进了许多来自南国的贵人们,而他们如今所住的驿舍,三面都有市,聚集了不少的南人。 ↑返回顶部↑
这家伙竟还知道些忠义。
袁聿修也就不再为难,解释道:“你是外邦使臣,我是边塞刺史,按着律法,我实不该与你私下会谈,你若是有事上奏,就让人将书信予我,我自帮你表于陛下,勿要再堵在此处.”
“刺史公,我知道这些道理,只是如今三邦使臣前来,我只有一件事想让刺史公知晓。”
“你说吧。”
“契丹并非是与奚人,高句丽人一同前来的,他们是一同入使,我们是单独前来,先前的奏表不曾写明,还望刺史公能知晓。”
袁聿修哦了一声,心里似是明白了什么。
“你堵住我的门,就是为了说这件事?”
“就是为了这件事。”
“好,我知道了,等诏令吧。”
果然,从这一天开始,莫哥就不再堵门了。
又等了十余日,天王的诏令飞到了此处,要求刺史安排这几个使臣前往邺城拜见。
袁聿修先召见了莫哥,派人护送莫哥先行一步,前往邺城。过了两日,再召见其余两国的使臣,让他们再行出发。
木昆牙得知莫哥先行离开的时候,心里格外的着急,几次想要堵门去见刺史,却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了,只能是慢一步出发。
他想要知道原因,可袁聿修也犯不着给他一个外臣去解释什么。
先一步出发的莫哥此刻满脸的欢喜。
莫哥的使节团颇为寒酸,算上他,使者不过四人,却有三十多个马夫跟着他一同前来,因为莫哥此番给天王带上了礼物。
他们特意挑选了十二匹不曾阉割的公马,作为朝见的礼物。
这十二匹公马,都是他们精挑细选的宝马,无论身高,蹄长,背宽等等,都是非常出色,这些公马也精贵的很,一匹马往往需要好几个马夫来照顾,吃的比人吃的都好,这些公马若是送往马场,弄些母马过来,几年时日,就能培育出大量的战马苗子。
负责护送使者团的是一个年轻的后生,胡须都没有长齐全,却相当魁梧,骑术也很不错,骑着马能来回的奔跑。
尽管莫哥几次想要套近乎,可这年轻的军官根本不理会他,就像是个哑巴,完全不说话。
莫哥也只能放弃。
他们的前进路线是袁聿修所制定的,沿路都有驿可以用来休息,有了袁聿修亲自开的过所,也没有人敢为难他们。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他们进入幽州境内为止。
这一天,他们进入幽州境内,在一处驿舍刚刚住下。
那年轻的军官刚刚准备休息,就有骑士进来告知他,有人在外头跟那些契丹人起了冲突。
军官匆忙走出来。
在驿舍之外,就看到莫哥等人正在与一群人争执,莫哥脸色通红,强忍着心中怒火。
而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些人,穿着鲜艳,口音独特.明显,这是一群陈人。
这些边塞地区也因为靠海的优势,涌进了许多来自南国的贵人们,而他们如今所住的驿舍,三面都有市,聚集了不少的南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