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三年种田,五年南下(2 / 5)
皇帝是在三月上位的,政策是在四月下达的,到了天元元年的五月,邺城周围州郡已经开始了执行。
河北最大的工程是在恒州。
刺史高劢召集了当地男丁三万四千余人,用以加固恒州外长城。
如今农忙,放回去了半数人去务农,却还有一万余人留在这里,他们大多都是商贾,手工业者,赘婿,继父等等,不能种田,那就留下来继续徭役。
这也是没办法,先前的第四次老丈人之战打的很激烈,突厥骑兵一度威胁到了恒州境内的几个城池,高劢为了保护城池,自然是要加固长城,防止敌人袭击。
一望无际的原野之上,长城虎踞于此,而在长城内侧,此刻能看到很多很多的木架,这些架子一路延伸,木架之上,能看到有民夫正在做工,他们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滑轮,可即便有滑轮的相助,那几个民夫也是使出了全部的力气,才能让那些石块被送到上方去。
木架的民夫们则是进行镶嵌,在不远处,还有人在做泥,有人则以独轮车运材料,走的相当吃力。
各处都能听到敲击声,喘息声,甚至还有哀嚎声。
参与者众多,做的事又危险,事故是难免的。
便是寻常的一块石头落下来,都足以要了一家几口的命,摧毁其支柱。
众人正忙碌着,从远处有骑士前来。
骑士们跳下了马,当地的官吏们急忙前往迎接,双方交谈了片刻。
负责这里修筑差事的官员大吃一惊,而后点点头。
很快,就有吏沿路奔走高呼。
“停工!!停工!!”
“陛下有诏,停四方工事,各吏领自家役夫归家!!”
诸多小吏这么沿路告知,正在忙碌的众人纷纷抬起头来,愕然的看向了那小吏。
而后,他们彼此议论了起来。
“可以回家了?”
“能回家了?”
再三确定之后,他们终于相信了这个喜讯,片刻之后,就看到这些人聚集在城下,方才那呆滞且沉闷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笑容,不知是何人带的头,他们纷纷开始高呼万岁,朝着邺城的方向叩拜。
而后,官吏就开始准备遣返之事,此处的诸多役夫相继离开。
当然,防守上的问题,当下也有了极大的不同,内部的敌人没了,便能抽调精锐兵力前往防区,到了如今,谁要提防谁的袭击,那就不太好说了。
诏令逐步传向了其余地方,从河北之地往外扩散,越来越多的役夫得以回家。
当这些许久不曾归家的人回到了亲人身边,美滋滋的吃着饭菜,跟家人团聚的时候,心里或许也是多少明白了大一统的含义。
到了天元元年末尾的时候,河北河南的诸多工程都停了下来,关中巴蜀等地的很多计划也不得不延误进行。
前两条计策的成效并不突出,但是执行速度还是较快。
第三条计策是在于恢复农业生产。
重新统计丈量各地的耕地,而后进行授田,授田的规模比齐国时许多了许多。
实际上,新收复地区的百姓们,对授田不陌生,甚至还有些小抵触,毕竟先前的授田历历在目,但是没办法,战后大量的耕地失去了主人,又有大量的百姓没有耕地,若是官府不及时出面进行授予,那危害就太大了。 ↑返回顶部↑
河北最大的工程是在恒州。
刺史高劢召集了当地男丁三万四千余人,用以加固恒州外长城。
如今农忙,放回去了半数人去务农,却还有一万余人留在这里,他们大多都是商贾,手工业者,赘婿,继父等等,不能种田,那就留下来继续徭役。
这也是没办法,先前的第四次老丈人之战打的很激烈,突厥骑兵一度威胁到了恒州境内的几个城池,高劢为了保护城池,自然是要加固长城,防止敌人袭击。
一望无际的原野之上,长城虎踞于此,而在长城内侧,此刻能看到很多很多的木架,这些架子一路延伸,木架之上,能看到有民夫正在做工,他们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滑轮,可即便有滑轮的相助,那几个民夫也是使出了全部的力气,才能让那些石块被送到上方去。
木架的民夫们则是进行镶嵌,在不远处,还有人在做泥,有人则以独轮车运材料,走的相当吃力。
各处都能听到敲击声,喘息声,甚至还有哀嚎声。
参与者众多,做的事又危险,事故是难免的。
便是寻常的一块石头落下来,都足以要了一家几口的命,摧毁其支柱。
众人正忙碌着,从远处有骑士前来。
骑士们跳下了马,当地的官吏们急忙前往迎接,双方交谈了片刻。
负责这里修筑差事的官员大吃一惊,而后点点头。
很快,就有吏沿路奔走高呼。
“停工!!停工!!”
“陛下有诏,停四方工事,各吏领自家役夫归家!!”
诸多小吏这么沿路告知,正在忙碌的众人纷纷抬起头来,愕然的看向了那小吏。
而后,他们彼此议论了起来。
“可以回家了?”
“能回家了?”
再三确定之后,他们终于相信了这个喜讯,片刻之后,就看到这些人聚集在城下,方才那呆滞且沉闷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笑容,不知是何人带的头,他们纷纷开始高呼万岁,朝着邺城的方向叩拜。
而后,官吏就开始准备遣返之事,此处的诸多役夫相继离开。
当然,防守上的问题,当下也有了极大的不同,内部的敌人没了,便能抽调精锐兵力前往防区,到了如今,谁要提防谁的袭击,那就不太好说了。
诏令逐步传向了其余地方,从河北之地往外扩散,越来越多的役夫得以回家。
当这些许久不曾归家的人回到了亲人身边,美滋滋的吃着饭菜,跟家人团聚的时候,心里或许也是多少明白了大一统的含义。
到了天元元年末尾的时候,河北河南的诸多工程都停了下来,关中巴蜀等地的很多计划也不得不延误进行。
前两条计策的成效并不突出,但是执行速度还是较快。
第三条计策是在于恢复农业生产。
重新统计丈量各地的耕地,而后进行授田,授田的规模比齐国时许多了许多。
实际上,新收复地区的百姓们,对授田不陌生,甚至还有些小抵触,毕竟先前的授田历历在目,但是没办法,战后大量的耕地失去了主人,又有大量的百姓没有耕地,若是官府不及时出面进行授予,那危害就太大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