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飞艇(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姚友仲指向领头的飞艇,那流线型的身姿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继续说道:“飞艇之所以设计如此,旨在将空气中的阻力降至最低,仿佛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无需过多耗费,便能翱翔天际,跨越万水千山……”
  姚友仲稍作停顿,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飞艇之上,绘制的兽首图腾,是对敌人的无形震慑。试想,当这飞艇如巨鹰俯冲,掠过敌城上空,那震撼人心的景象,足以让守城之人心胆俱裂。更何况,它还能携带众多武器从天而降,给予敌人毁灭性的打击。而吊舱之内,既可载人,又可装载物资,其用途之广,从交通、运输,到军事侦察、炮火定位,乃至海岸巡视,无一不展现出其非凡的战略价值。”
  姚友仲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自豪:“我大元飞艇,一艘之力,便可承载十万斤之重,若百艘齐飞,便是千万斤之巨。有此神器相助,我东北抗金联军何愁粮草不继,武器不精?”
  耶律余睹与萧五六闻言,心中涌起阵阵波澜。
  其实,耶律余睹和萧五六所不知道的是,飞艇能来,其实殊为不易。
  没有现代导航的指引,大元帝国的飞行员仅凭对未知地形的摸索,历经一个月的艰苦尝试,才终于绘就了通往大秃顶子的航路。
  这背后,是无数次的试飞,是无数的汗水与智慧,更是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你们可知,这航路的开辟,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姚友仲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飞行员们凭借着对天空的热爱与对胜利的渴望,不断挑战极限,利用惯性导航、平飞速度、飞行角度等复杂计算,确定空间位置;又借助航海六分仪等设备,精确计算经纬度。更有大元帝国先进的无线电与雷达技术作为后盾,实现了地面与空中的无缝对接。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为让这空中巨兽能够准确无误地抵达此地,助我抗金联军一臂之力。”
  耶律余睹与萧五六被这番话深深打动,他们意识到,大元帝国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其军事力量上,更在于其深厚的科技底蕴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开始相信,这个世界终将属于大元帝国。
  诚然,对契丹人而言,命运的波折无疑是沉重的。他们曾是高傲的统治者,却转瞬之间沦为女真人的臣民,这份屈辱与无奈,难以言表。
  而女真民族,以其狡黠多疑著称,对契丹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戒心,这种防范,在历史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合理。
  追溯往昔,女真族的兴起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从最初的分散部落,到辽道宗耶律洪基时期逐渐统一,女真人在生女真与熟女真的共同努力下,农耕、练兵、牧马,实力日增,最终形成了拥有庞大部落联盟的强盛势力。
  然而,即便是在巅峰时期,女真人的总人口也未曾突破百万大关,这一事实让他们对任何潜在的威胁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辽史》中记载。
  在辽国鼎盛之时,人口总数达到八百三十万,其中汉人占据了三百三十万,契丹人则有一百五十万之众,而女真人虽勇猛善战,却也仅有九十万人口。
  试想,在这九十万人口中,真正能够拿起武器,成为战士的成年男子,又能有多少?
  最多也不过三十万之数。
  这便是为何完颜阿骨打在起兵之初,仅能率领两万兵马的原因所在。
  女真人虽以勇猛著称,但其人口劣势却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他们不得不采取对外扩张、野蛮掠夺的策略,以求在战争中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人口。
  然而,战争的残酷也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成年男性的数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因战争而大幅减少。
  这便是“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一说法的深层含义——它不仅仅是对女真人战斗力的赞誉,更是对其人口稀少的无奈写照。
  反观契丹人,他们虽已失去故国,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让他们拥有了更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更为丰富的文化底蕴。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有可能得到原辽国境内其他民族的支持,如汉人、奚人、渤海人等。这使得女真人在面对契丹人时,不得不加倍防范,生怕稍有不慎便会被其反噬。
  而大元帝国,是一个拥有两亿八千万人口的庞大帝国,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汉人。
  这个数量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仿佛预示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契丹人的加入不仅不会显得突兀,反而能够找到新的归属感。
  大元帝国对少数民族的宽容与接纳更是让契丹人看到了希望。
  在这里,没有歧视与偏见,只有平等与尊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