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西夏末日(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当初李干顺还活着的时候,在江鸿飞的大力支持下,大元帝国开始伐金。
  金国忙不迭地向西夏求援。
  对此,李干顺知道,金国和西夏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所以先后派出两支大军去增援金国。
  可是这两支夏军都被大元帝国的大将朱武、王德率领大元军给击败,不仅没能增援成金军,还损兵折将。
  这也就算了,问题是,尽管有西夏和草原诸部支援,可金国还是仅仅坚持了不到两年时间,就被大元帝国给灭了。
  得知金军在干金决战中大败,金国必亡无疑的那一刻,李干顺大惊失色!
  李干顺连忙召集西夏的一众宰执商量对策。
  在西夏重臣斡道冲的主张下,李顺顺连忙改变策略,多次向大元帝国遣使去进贡,并诚恳的表示,他们只是受到了金人的蛊惑,并不是有意跟大元帝国为敌的,求跟大元帝国和平共处,求大元帝国谅解。
  为了说服江鸿飞放弃攻打西夏,李干顺根据江鸿飞的爱好分三次给江鸿飞进献了三百名西夏一等一的美人,以表示对大元帝国臣服的诚心。
  当时,正值大元帝国收取胜利果实的关键时刻,江鸿飞不愿意节外生枝,便暂时放过了西夏。
  如果江鸿飞不出现,这个时期的第一英雄肯定是完颜阿骨打,而仅次于完颜阿骨打的就是,在历史上领导西夏经历了与宋朝间的最后的斗争时期,并且支持辽朝反抗女真征服者,后来见风使舵,果断放弃辽朝,转而臣服金国,最终不仅保全了西夏,还浑水摸鱼让西夏壮大了的李干顺。
  这样的李干顺,十分清楚江鸿飞的野心。
  所以,虽然暂时逃过一劫,可李干顺还是忧国忧民,最终郁郁而终。
  洪武十七年七月,西夏第四代君主夏崇宗李干顺驾崩,年仅十六岁的李仁孝继登大宝,成为西夏第五代皇帝。
  李仁孝登基后,尊李干顺的皇后任氏为“太后”,尊母曹氏为“国母”,并册立罔氏为皇后。
  消息传至大元西北,吴玠与陈遘连忙上疏江鸿飞,力陈战事紧迫,战机稍纵即逝,请求朝廷速下决断,以图西夏。
  江鸿飞阅罢奏章,毅然颁下圣旨,任命陈遘为平夏宣抚使,吴阶为平夏都元帅,赋予他们全权,可相机行事,无需事事禀报。他严令朝中各部,凡战事所需,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误,违者严惩不贷。
  此举无疑是将西夏之战的指挥权,再次交还给了前线的两位统帅。
  江鸿飞之决断,让吴玠与陈遘深感振奋,心中暗自赞叹其英明神武。
  然而,朝中亦不乏反对之声。
  部分文官,尤以主和派为甚,他们或倚仗江鸿飞对言官之宽容,或心存私念,力主谨慎行事,言西夏已归顺大元,无需再动干戈。
  面对这些劝阻,江鸿飞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定,他耐心听取各方意见后,仅留下一句“朕意已决,卿等退下”,便让众臣无言以对。
  那些试图以言辞影响江鸿飞决策的官员,很快便意识到自己的无力。
  他们深知,江鸿飞虽广开言路,但一旦下定决心,便无人能改。
  而那些暗中收受西夏贿赂的大臣,在江鸿飞那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目光下,更是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异动。
  于是,随着江鸿飞的圣旨传遍四方,一场针对西夏的战役悄然拉开序幕,大元帝国的铁骑即将再次踏上征伐之路。
  ……
  李仁孝继位后,在大臣的主张下,继续沿用李干顺的计策,也就是给江鸿飞送美人,希望大元帝国不要打西夏。
  为表诚意,李仁孝更是下令,将西夏的镇国之宝——“百兽织锦帐”献给江鸿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