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鲸吞之势(2 / 5)
“那么你认为,刚经历了匈奴洗劫,又承大汉援军力挽狂澜的乌孙国内,谁将是大禄拳头最硬的政治盟友?”
听到这里,苏武接过了话茬:
“那必然是大汉!”
“对,就是大汉!”
刘据点了点头,
“我就直白的说吧,那时候的乌孙国,我大汉说谁可以继承王位,谁就可以继承王位,我大汉说谁名正言顺,谁就名正言顺。”
“不过我大汉是礼仪之邦,素来不会像匈奴一样恃强凌弱,强迫他国去做不情愿的事。”
“因此我们愿意遵循乌孙国臣民的意愿,支持最得民心的人继承王位。”
“这个国王可以是大禄,亦可以是其他的乌孙人,甚至是乌孙的一条狗。”
“总之谁衷心感谢大汉的援救之恩,谁愿遵循大汉的孝道,奉你为最圣洁的国母太后,而不是逼你遵循乌孙国的习俗,改嫁新的乌孙国王,那么谁就可以是大汉的盟友,是新的乌孙国王。”
“你们明白我的意思了么?”
“……”
听到这里,苏武和刘细君终于彻底明白了刘据的“险恶用心”。
原来是这么个“礼仪之邦”啊……
说的好听点,这叫尊重乌孙国意愿,说的难听点,这与篡国也并无太大区别。
问题是这还是个阳谋,不管是大禄也好,还是其他的王子王孙也好,他们根本没得选。
毕竟乌孙国才刚刚被匈奴打残了,前来的大汉铁骑才是乌孙的立国之本,想要得到大汉的支持,自然就必须做出一些让步,将心中的“感激”表现出来。
尤其是那句“谁愿遵循大汉的孝道”。
这不但是潜移默化的强势文化输出,还是上给乌孙国的一道枷锁。
大汉实施两宫制,太皇太后,太后,以及皇后的权力其实都不小,也就是到了刘彻这一朝,还是在王太后去世之后,刘彻才真正强势了起来。
而倘若乌孙国也必须遵循孝道,那么刘细君这个太后可就有资格过问国事了。
最重要的是,刘细君今年还不到二十岁。
刘据暂时还不确定历史上的刘细君究竟是怎么死的,如果真是郁郁而终,那么这回换了心情,那么作为太后与国母在乌孙生活的日子可就长了……
毕竟乌孙的二王子大禄,如今也已经年近五十。
如果是他继承王位,忽然多了这么一个“母后”,虽然不知他该情何以堪,但估计刘细君还是有很大概率成为太王太后的。
……
刘据的计划实施的很顺利。
赵破奴也的确给力,不愧是跟霍去病混过的武将。
再加上匈奴人在这之前已经被汉军杀的胆寒,他们虽对乌孙人重拳出击,但只要是汉军所所至之处,匈奴人立刻便会抛下大量从乌孙人手中抢来的辎重物资与俘虏,退避三舍。
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返回顶部↑
听到这里,苏武接过了话茬:
“那必然是大汉!”
“对,就是大汉!”
刘据点了点头,
“我就直白的说吧,那时候的乌孙国,我大汉说谁可以继承王位,谁就可以继承王位,我大汉说谁名正言顺,谁就名正言顺。”
“不过我大汉是礼仪之邦,素来不会像匈奴一样恃强凌弱,强迫他国去做不情愿的事。”
“因此我们愿意遵循乌孙国臣民的意愿,支持最得民心的人继承王位。”
“这个国王可以是大禄,亦可以是其他的乌孙人,甚至是乌孙的一条狗。”
“总之谁衷心感谢大汉的援救之恩,谁愿遵循大汉的孝道,奉你为最圣洁的国母太后,而不是逼你遵循乌孙国的习俗,改嫁新的乌孙国王,那么谁就可以是大汉的盟友,是新的乌孙国王。”
“你们明白我的意思了么?”
“……”
听到这里,苏武和刘细君终于彻底明白了刘据的“险恶用心”。
原来是这么个“礼仪之邦”啊……
说的好听点,这叫尊重乌孙国意愿,说的难听点,这与篡国也并无太大区别。
问题是这还是个阳谋,不管是大禄也好,还是其他的王子王孙也好,他们根本没得选。
毕竟乌孙国才刚刚被匈奴打残了,前来的大汉铁骑才是乌孙的立国之本,想要得到大汉的支持,自然就必须做出一些让步,将心中的“感激”表现出来。
尤其是那句“谁愿遵循大汉的孝道”。
这不但是潜移默化的强势文化输出,还是上给乌孙国的一道枷锁。
大汉实施两宫制,太皇太后,太后,以及皇后的权力其实都不小,也就是到了刘彻这一朝,还是在王太后去世之后,刘彻才真正强势了起来。
而倘若乌孙国也必须遵循孝道,那么刘细君这个太后可就有资格过问国事了。
最重要的是,刘细君今年还不到二十岁。
刘据暂时还不确定历史上的刘细君究竟是怎么死的,如果真是郁郁而终,那么这回换了心情,那么作为太后与国母在乌孙生活的日子可就长了……
毕竟乌孙的二王子大禄,如今也已经年近五十。
如果是他继承王位,忽然多了这么一个“母后”,虽然不知他该情何以堪,但估计刘细君还是有很大概率成为太王太后的。
……
刘据的计划实施的很顺利。
赵破奴也的确给力,不愧是跟霍去病混过的武将。
再加上匈奴人在这之前已经被汉军杀的胆寒,他们虽对乌孙人重拳出击,但只要是汉军所所至之处,匈奴人立刻便会抛下大量从乌孙人手中抢来的辎重物资与俘虏,退避三舍。
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