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也有(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臣服?
  不可能臣服!
  匈奴人不但不因大夏国有借花献佛,将当年送给大月氏生活的领土转赠匈奴的意思而表示感谢,甚至要求大夏国向匈奴臣服。
  这不是倒反天罡么这不是?
  大夏国见驱虎吞狼不成,自己终归还是那只羔羊,于是立刻又联系了安息国,打算一同对抗匈奴的侵犯。
  然后他们就收到了消息:
  匈奴人南逃了,大月氏得救了!
  什么原因?
  自然是大月氏加入了“西约”,由大汉领导的“西约”组织发动联军进入大月氏境内驰援,匈奴人只是与联军短暂接触之后,便望风而逃。
  再仔细一打听。
  好嘛!
  原来是大汉将匈奴人赶到西边来的!
  大汉先是以一家之力在漠北大败匈奴,逼的匈奴人险些亡国灭种,不得不离开漠北向西逃窜。
  接着又在西域建立了“西约”共同抵抗匈奴,匈奴这一路西迁过来,所过之处只要是“西约”成员国,基本都是绕道走的。
  而若是没有加入“西约”的国家,则全部惨遭劫掠杀戮,有些小国甚至直接被灭,只剩下了一座群龙无首的破败之城,然后被大汉顺势接管。
  原来,大汉才是真正的大佬。
  连大月氏都毫无抵抗之力的匈奴,在大汉面前只不过是一只丧家之犬?
  那我们……要不要也加入“西约”?
  安息国已经重新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
  当初张骞来的时候,已经与安息国建立了正式的贸易关系,也是因此这条商道才逐渐繁荣起来,令安息国受益颇多。
  但对于张骞提出的建立军事同盟抵抗匈奴的提议。
  安息国则选择了拒绝,因为他们也认为匈奴距离他们太远,并且还有狭义上的西域诸国,以及大夏国和大月氏作为战略缓冲,根本就波及不到他们。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
  那时的安息国认为大汉虽然物产丰盛,但是国力不行,尤其是军事实力不行,不是匈奴的对手,因此才会希望联合他们抵抗匈奴。
  正如这次拒绝大月氏的求援和庇护请求一样。
  那时的安息国瞧不上大汉,甚至觉得大汉不配与他们结成军事同盟。
  但现在的情况。
  已经令他们改变了想法。
  大夏国其实也有类似的心思……
  然而就当他们还在为此事犹豫,并且听说匈奴已经南逃去祸害身毒国,心中略微松了口气的时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