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儿臣给父皇准备了一个“惊喜”(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就是他在刘彻身边伺候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刘彻的命令必须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对是错,不管是好是坏,先无条件服从才是正道,哪怕真有什么见解和谏言,也要等到刘彻的这股劲头松缓下来再顺毛捋。
  至于其他的事情,则全部往后稍一稍,哪怕可能与刘彻的命令息息相关。
  “刘据?”
  刘彻闻言神色微微有了变化,蹙眉道,
  “他又折返回来做什么?”
  “奴婢不知,不过殿下说他愿在殿外等着陛下醒来。”
  苏文又顺势帮了刘据一把,因为这话刘据根本就没说过,或者说还没来得及说。
  “这个逆子真是这么说的?”
  刘彻还有些不信,不过语气显而易见的舒缓了不少。
  “千真万确,奴婢怎敢欺骗陛下,如今太子殿下就在殿外,不知陛下是否召见?”
  苏文嘴上说着,心里则在想一会出去传令的时候正好与刘据串个词,免的在这句话上有所出入。
  而不管刘据折返回来究竟有什么心思,应该都没有理由害他,毕竟他也是一番好意。
  “哼……”
  刘彻鼻腔中喷出一口很长的气,终是将手中佩剑插回鞘中挂好,而后对苏文道,
  “不急,他若要等就叫他等着吧,你先过来给朕梳桎整仪,收拾好了再出去召他。”
  “诺……”
  苏文闻言也不再提刚才的命令,应了一声从地上爬起来,走上前去给刘彻梳头整装。
  同时他心中又想起了一个人
  ——汲黯。
  汲黯就是曾跟随刘据一同参与“毁堤淹田”事件的汲仁的胞兄。
  汲黯是刘彻这一朝有名的诤臣,也是极少数得了善终的诤臣,朝野内外皆知他的“愚直”。
  刘据曾当面说过刘彻此前封禅大典是自欺欺人,功绩尚不足与黄帝相提并论。
  其实类似的话,汲黯很早之前就说过,原话是“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而且还是当着百官群臣的面在朝堂上公开说的。
  刘彻退朝之后自然很气愤,却也只能私底下对近臣说:
  “这个汲黯太过分了,简直就是一个戆货!”
  另外,因为汲黯过于愚直,对礼节仪态极为注重。
  素来不拘小节的刘彻为了不受汲黯指责,平日里见大将军卫青和丞相公孙弘都是躺着、卧着,或是干脆连冠帽都不戴的他,有一次因为没戴冠帽,适逢汲黯前来奏报公事,结果看见汲黯就赶紧躲进了帐中,让近侍代为批准汲黯的奏议。
  就这么说吧。
  刘彻登基之后,除了窦太皇太后和王太后,苏文还从未见过任何一个人能够像汲黯一样令刘彻如此无可奈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