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啊呀,朕现在病了(2 / 3)
毕竟作为一个出题的考官,发现寄予厚望的考生拿到试卷之后,非但不赶紧动笔答题,居然还托着下巴闭上眼睛转起了笔,全然一副准备交白卷的姿态,换了谁心里都难免涌现出恨铁不成钢的焦躁。
然而现在非但是刘彻焦躁。
苏文也全然没底,不知道刘据究竟能不能会不会做这道题,能不能拿下一个令刘彻满意的满分。
他心里自然是希望刘据能够领会刘彻的用意,给出一个漂亮的满分答卷。
如此未来刘据继位大统的事便彻底稳了,说不定紧接着就会将一些政事提前交由刘据来处置,而以他现在与刘据的关系,说不定还能混一个二朝元老……
正如此想着的时候,刘彻忽然又问:
“苏文,你说有没有可能是朕始终在长安盯着,这个逆子、刘闳还有那些乱臣贼子均有畏惧,全都不敢放开手脚,故而施展不开陷入了僵持,因此才都按兵不动?”
“这……”
苏文闻言一怔,他实在搞不懂刘彻为何会产生如此另辟蹊径的想法?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可能还真未必没有。
首先是刘闳和那些乱臣贼子,有刘彻这样的雄主坐镇,他们就算有再多想法也肯定不敢有所动作,就连私下小动作就要收敛许多,除非活得不耐烦了。
其次刘据可能也的确会有相同的顾虑。
毕竟他之前已经吃过了冲动行事的亏,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太子之位都给玩没了。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次从西域回来,刘据也明显成长了许多,在刘彻面前行事说话都极有分寸,显然是动了脑子的。
那么在这件非同小可的事上,他也一定会考虑诸多方面的影响,没准儿现在就是因此才按兵不动。
甚至苏文怀疑,刘据是不是已经掌握了那些乱臣贼子的信息?
只是那些乱臣贼子中有些位高权重、却对大汉朝堂州郡颇有影响的大人物,而刘据考虑到今后继位大统恐怕离不开这些人或这些势力的支持,正在私下与其交涉,以此事当做筹码来换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若果真如此,刘据的成长未免也太快了,恐怕已经具备了一个合格天子的特质!
政治嘛,无非就是妥协的艺术。
需知就算刘彻设立了一言堂性质的内朝,还搞出了推恩令、迁茂陵、酎金夺爵等一系列政策来限制王公、大臣、诸侯与地方王族,但在许多时候也依旧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以此来换取这些人的支持与忠心。
毕竟所谓的封建制,本质就是一个大地主领着一群小地主统治百姓。
两者的利益其实有许多共通之处。
如果大多数小地主支持大地主,那么大地主就是名正言顺的天子,如果大多数小地主反对大地主,那么大地主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亡国之君。
所以不管是推恩令,还是迁茂陵,亦或是酎金夺爵。
刘彻始终都把握着一个尺度,虽借助了七国之乱的余威,但也始终是拉拢大多数,制裁少数派,分而治之,这才确保了政策顺利落地。
否则这些事就算依旧能够办成,也无法确保没有阻碍,不发生意料之外的动荡……
毕竟在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若论对百姓的影响力,皇室还真就未必比得那些地方上的豪门望族。
“就这么定了!”
刘彻忽然又拍着案几道,
“你即刻放出消息,就说朕近日身体不适,动身前往甘泉宫静养,养病期间谁也不见,朝堂之事交付刘据处置,宫中事务交付卫子夫处置!”
“至于卫尉、北军……命各部将领校尉各司其职,不见朕的虎符任何人不得擅自调动!” ↑返回顶部↑
然而现在非但是刘彻焦躁。
苏文也全然没底,不知道刘据究竟能不能会不会做这道题,能不能拿下一个令刘彻满意的满分。
他心里自然是希望刘据能够领会刘彻的用意,给出一个漂亮的满分答卷。
如此未来刘据继位大统的事便彻底稳了,说不定紧接着就会将一些政事提前交由刘据来处置,而以他现在与刘据的关系,说不定还能混一个二朝元老……
正如此想着的时候,刘彻忽然又问:
“苏文,你说有没有可能是朕始终在长安盯着,这个逆子、刘闳还有那些乱臣贼子均有畏惧,全都不敢放开手脚,故而施展不开陷入了僵持,因此才都按兵不动?”
“这……”
苏文闻言一怔,他实在搞不懂刘彻为何会产生如此另辟蹊径的想法?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可能还真未必没有。
首先是刘闳和那些乱臣贼子,有刘彻这样的雄主坐镇,他们就算有再多想法也肯定不敢有所动作,就连私下小动作就要收敛许多,除非活得不耐烦了。
其次刘据可能也的确会有相同的顾虑。
毕竟他之前已经吃过了冲动行事的亏,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太子之位都给玩没了。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次从西域回来,刘据也明显成长了许多,在刘彻面前行事说话都极有分寸,显然是动了脑子的。
那么在这件非同小可的事上,他也一定会考虑诸多方面的影响,没准儿现在就是因此才按兵不动。
甚至苏文怀疑,刘据是不是已经掌握了那些乱臣贼子的信息?
只是那些乱臣贼子中有些位高权重、却对大汉朝堂州郡颇有影响的大人物,而刘据考虑到今后继位大统恐怕离不开这些人或这些势力的支持,正在私下与其交涉,以此事当做筹码来换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若果真如此,刘据的成长未免也太快了,恐怕已经具备了一个合格天子的特质!
政治嘛,无非就是妥协的艺术。
需知就算刘彻设立了一言堂性质的内朝,还搞出了推恩令、迁茂陵、酎金夺爵等一系列政策来限制王公、大臣、诸侯与地方王族,但在许多时候也依旧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以此来换取这些人的支持与忠心。
毕竟所谓的封建制,本质就是一个大地主领着一群小地主统治百姓。
两者的利益其实有许多共通之处。
如果大多数小地主支持大地主,那么大地主就是名正言顺的天子,如果大多数小地主反对大地主,那么大地主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亡国之君。
所以不管是推恩令,还是迁茂陵,亦或是酎金夺爵。
刘彻始终都把握着一个尺度,虽借助了七国之乱的余威,但也始终是拉拢大多数,制裁少数派,分而治之,这才确保了政策顺利落地。
否则这些事就算依旧能够办成,也无法确保没有阻碍,不发生意料之外的动荡……
毕竟在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若论对百姓的影响力,皇室还真就未必比得那些地方上的豪门望族。
“就这么定了!”
刘彻忽然又拍着案几道,
“你即刻放出消息,就说朕近日身体不适,动身前往甘泉宫静养,养病期间谁也不见,朝堂之事交付刘据处置,宫中事务交付卫子夫处置!”
“至于卫尉、北军……命各部将领校尉各司其职,不见朕的虎符任何人不得擅自调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