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国策也能打折扣?(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
  桑弘羊忍不住又道:
  “殿下需知,一旦发生动乱,无论镇压是否得力,最终咽下苦果的都是大汉,受损的也只有大汉,因此殿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避免引发动乱。”
  “另外,近日陛下龙体有恙,不能亲理朝政,正是人心不稳的时候。”
  “因此殿下的假设并不成立,越是在这个时候,殿下越是应该谨慎行事,否则引发动乱的可能性极高!”
  他这话已经等于默认了刘据的话。
  如果换做是刘彻亲自强推这两项国策,再有额外多出来的十余万援军坐镇,还是能够“站着把钱挣了的”,只不过最终可能落得一个得不偿失的结果。
  刘据闻言却只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接着又问:
  “那么若是我父皇亲自强推这两项国策,又有额外的十余万援军坐镇,还有今日在早朝上支持国策的那些官员竭力支持。”
  “而这两项国策也不像我在早朝上说的那般绝对,其实还可以打个折扣。”
  “比如今后虽主推科举制,但却可根据功绩适度保留部分任子和赀选制,再比如虽主推度田制,但主动配合度田或对农民降低田赋的人,可以保留数成垦田或免除一定年限的税赋,或者做出一些其他的让利也没问题。”
  “若是如此,三位以为这两项国策能否在不引发动乱的情况下推行下去?”
  “这……”
  桑弘羊、公孙贺和韩说再次面面相觑。
  他们觉得刘据的假设已经越来越离谱了……
  倘若刘据所说的四个前提全部达成,的确有很大的可能在不引发动乱的情况下推行这两项国策。
  可是这可能么?
  尤其是要获得今日早朝上举手表决支持国策的那些官员的支持,还是竭力支持,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任谁都看得出来,那些人根本就不是真心支持刘据,而是借机将刘据往火坑里推,只等着因此引发动乱之后,隔岸观火的同时坐收渔翁之利。
  需知一个朝廷能否政令通达,根本离不开这些官员的配合与支持。
  毕竟与下面的中层官员、基层官员和地方望族豪强联系最紧密的,不是天子,不是太子,也不是王工贵族,正是这些坐在朝堂里的官员,他们甚至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一群人的利益。
  这也正是刘彻虽成立了内朝,还废黜了太尉一职。
  但却始终保留着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的原因,如果他们与下面的人配合起来阴奉阳违,政令便很难真正付诸实施。
  不过刘据这“国策也能打折扣”的说法,倒是他们此前没想到的。
  反正刘彻此前绝对不会这么做,毕竟天子一言九鼎,最忌讳的就是朝令夕改,如果真有什么国策不得不打折扣,那也肯定在诏令下达之前就已经打完了,根本不会像刘据这样先在朝堂上公开国策,再寻思如何去打个折扣。
  所以刘据此刻究竟是什么想法?
  他不应该不知道这么做,对他的名望与声誉会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吧?
  “三位不用再猜了,我可以透露给你们一个事实,我父皇身体并无大碍,不日便会回来执掌朝政。”
  见三人眉头紧锁,刘据终于不再与他们打马虎眼,继续笑着道,
  “至于那些官员,只需要再给他们一些动力和压力,他们自会竭力支持这两项国策,不敢心有旁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