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一些老人家看来,如今的关中人很忙,老人家都是武德与贞观年间的老人,他们以前的生活是很惬意的,田间地头忙碌完,有时候也会一整天都找不到事做,不是在生孩子,就是在吃粮食。
  苏味道在咸阳桥边等到了姚崇。
  支教回来的姚崇背着行囊问道:“长安如何?”
  “我与你说一件事。”
  苏味道对姚崇说了一种新的税法,以前皇帝的对于田地的赋税都是按照粮食来的,比如说一个村子人口凋零只有十户人家,可这个村子有一百顷田亩,为了得到赋税皇帝就会下旨,让十余人家交赋税,所交的赋税是一百顷地的赋税。
  十余人家交了一百顷的赋税,光是种地就能将人累死,不能种满一百顷,于是就有了赋税短缺,试想耕着耕不完的田地,却要上交能力之外的赋税,是何等压力。
  再之后赋税就开始变化,到了之后皇帝开始按照人丁收取赋税,不再以田亩收赋税。
  而现如今皇帝既不看田亩,也不看人丁了,而是看田亩的粮食价值,既将粮食的价值交给乡民,按照乡民们创造的价值来收缴赋税,皇帝给了乡民们耕种的自主,让乡民们自给自足创造价值。
  而到了如今,只有田亩产生了价值,朝中才会收缴赋税。
  哪怕你家田亩所种的粮食,都是自家人消耗,不去经过买卖,不卖个价钱,粮食没有拿出去做交换,朝中也不会收取赋税。
  换言之,朝中与各县不再去管乡民们的口粮了,没有大包大揽,没有一个锅里吃饭的事了,而是各家落实各家。
  苏味道与姚崇说了这件事,他挥袖道:“你看看如今的关中局面。”
  姚崇道:“你说的很多,我只明白了一个道理。”
  “愿闻其详。”
  姚崇道:“皇帝想要的是勤劳的子民。”
  “嗯。”
  “因而皇帝将许多好处都分给了勤劳的子民们,包括你所言之赋税,皇帝希望勤劳的人越来越多,赋税也就越多。”
  苏味道抬首看向了远处的长安城,“如今的陛下当真是目光长远,没有多年来的步步为营,走不到如今这个局面。”
  姚崇又觉得这本就是如今陛下最擅长的事,苏味道不该这么惊讶的。
  今年,姚崇与苏味道回到长安城一来是述职,二来是拿一些新的书籍,准备来年的科举。
  乾庆十二年,六月,葱岭大战结束的半年后,又传来了远征军大胜的消息,一个叫王孝杰的将领在大食地界内,攻城略地,几次三番地大胜。
  李承乾坐在昆明池边,将这个捷报交给了一旁的父皇,父皇的座下依旧有五个内侍提着鱼竿,在池边正襟危坐。
  “这个王孝杰是什么人物?”
  “一个崇文馆的学子,入军之后派去了天竺,立功之后要远征。”
  “远征?”李世民带着希冀的目光,问道:“这是打到哪儿了?”
  “王孝杰说是要去活捉大食的阿里才肯回来。”李承乾笑着道:“英公说大唐将领当如此,可梁建方他们说大食地界广袤,谈何容易,走得太远又怕他回不来,朕向来很宽容,他若不回来在外成家,或者建立个小国,只要是唐人的国,朕遥封他一个郡公王侯又何妨。”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