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吐蕃之于大唐(2 / 4)
其实给太上皇钓鱼的差事很难得,若是钓到的鱼更多,就可以一直给太上皇钓鱼取乐。
而钓不到鱼的内侍就会被换下。
现在这个出言解释的内侍明天就会被换下,换个人来给太上皇钓鱼。
太上皇与皇太后越来越年迈,当今陛下陪着两位老人家的时间也越来越久了,有时候接连一整天陛下都会陪着太上皇。
至于陛下陪伴太上皇时,朝中的事多数都交给了太子在处置。
这位太子吧,要说能力,是有些平庸了。
大概是现在的皇帝太强,在众多朝臣眼中,这位太子更像是一个正常的人。
如今太上皇也不会太过管着太子,现在是太子最忙的时期,那孩子要学的知识,是寻常同龄人的数倍。
渐渐日沉西山,李世民也不知自己是如何睡着的,再醒来时,身上盖着毯子,儿子也不在身边了,看了看身边正在给孩子缝补衣裳的妻子,低声询问,“孩子们都走了?”
长孙皇太后点头道:“嗯,过了午时就回去了。”
太上皇坐起身时需要有人扶着后腰,这都是常年骑马打仗落下的旧病,蹙眉坐起来之后再缓缓站起身。
夕阳下,昆明池的水面被照映得通红。
李世民双手背负,倒是身姿没有佝偻,依旧是挺拔的,双手背负地走着。
长孙皇太后走在一旁,脚步比以往更慢,缓缓道:“孩子们都长大了,也不用你我了。”
看着白发的妻子,李世民牵着她的手道:“这就够了。”
长孙皇太后道:“是啊,以后的事都是以后的人去做的,我们也只能再多看一两眼了。”
夕阳下,两位老人家没有坐上车驾,而是继续走着,直到走下昆明池的堤坝,来到一处屋舍内。
太上皇与皇太后大概是需要歇脚了,直到入夜之后,两位老人家这才坐上了车驾,在禁军的护送下离开了。
乾庆十二年八月,关中的酷暑还未消退,李承乾亲自来渭北查看坎儿井。
当年修建的坎儿井连接了渭北的龙首渠,形成了一条围绕长安城以北的地下河道。
走在坎儿井的地道中,李承乾忽然停下脚步。
跟在后方的英公李绩也停下脚步,解释道:“陛下,这个出口就是渭北医院了。”
“与朕去看看吧。”
“喏。”
李承乾迈步踩在石阶上,一步步走向出口,李唐还是有奇观的,李唐最大的奇观在西域,西域有着蜿蜒曲折总长上万里的坎儿井。
甚至朝臣也说过借助坎儿井建设西域与天山南北的事,这些事听着有些像是要在西部进行大开发。
不过很多方案,李承乾都否了,因地理因素与气候条件决定了西域不能开发大规模的城池,再者说西域的人口多数都密集在一小片地方,不能因地制宜的方略一概都不采用。
其实,大唐哪里有能够开发西部的资源与人力,眼前这个捉襟见肘的形势还要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关中人口虽多,但中原各地的人口依旧稀疏。
洛阳与关中集中了太多人口,从平均数来说,将人口平铺在大唐的土地上,其实人口还是不够的。有个文吏快步走来,他递上一卷书,神色有些惶恐,行礼的时候低着头,朗声道:“陛下,太子殿下的文章。”
李承乾接过书卷,看上面的内容,继续走着。 ↑返回顶部↑
而钓不到鱼的内侍就会被换下。
现在这个出言解释的内侍明天就会被换下,换个人来给太上皇钓鱼。
太上皇与皇太后越来越年迈,当今陛下陪着两位老人家的时间也越来越久了,有时候接连一整天陛下都会陪着太上皇。
至于陛下陪伴太上皇时,朝中的事多数都交给了太子在处置。
这位太子吧,要说能力,是有些平庸了。
大概是现在的皇帝太强,在众多朝臣眼中,这位太子更像是一个正常的人。
如今太上皇也不会太过管着太子,现在是太子最忙的时期,那孩子要学的知识,是寻常同龄人的数倍。
渐渐日沉西山,李世民也不知自己是如何睡着的,再醒来时,身上盖着毯子,儿子也不在身边了,看了看身边正在给孩子缝补衣裳的妻子,低声询问,“孩子们都走了?”
长孙皇太后点头道:“嗯,过了午时就回去了。”
太上皇坐起身时需要有人扶着后腰,这都是常年骑马打仗落下的旧病,蹙眉坐起来之后再缓缓站起身。
夕阳下,昆明池的水面被照映得通红。
李世民双手背负,倒是身姿没有佝偻,依旧是挺拔的,双手背负地走着。
长孙皇太后走在一旁,脚步比以往更慢,缓缓道:“孩子们都长大了,也不用你我了。”
看着白发的妻子,李世民牵着她的手道:“这就够了。”
长孙皇太后道:“是啊,以后的事都是以后的人去做的,我们也只能再多看一两眼了。”
夕阳下,两位老人家没有坐上车驾,而是继续走着,直到走下昆明池的堤坝,来到一处屋舍内。
太上皇与皇太后大概是需要歇脚了,直到入夜之后,两位老人家这才坐上了车驾,在禁军的护送下离开了。
乾庆十二年八月,关中的酷暑还未消退,李承乾亲自来渭北查看坎儿井。
当年修建的坎儿井连接了渭北的龙首渠,形成了一条围绕长安城以北的地下河道。
走在坎儿井的地道中,李承乾忽然停下脚步。
跟在后方的英公李绩也停下脚步,解释道:“陛下,这个出口就是渭北医院了。”
“与朕去看看吧。”
“喏。”
李承乾迈步踩在石阶上,一步步走向出口,李唐还是有奇观的,李唐最大的奇观在西域,西域有着蜿蜒曲折总长上万里的坎儿井。
甚至朝臣也说过借助坎儿井建设西域与天山南北的事,这些事听着有些像是要在西部进行大开发。
不过很多方案,李承乾都否了,因地理因素与气候条件决定了西域不能开发大规模的城池,再者说西域的人口多数都密集在一小片地方,不能因地制宜的方略一概都不采用。
其实,大唐哪里有能够开发西部的资源与人力,眼前这个捉襟见肘的形势还要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关中人口虽多,但中原各地的人口依旧稀疏。
洛阳与关中集中了太多人口,从平均数来说,将人口平铺在大唐的土地上,其实人口还是不够的。有个文吏快步走来,他递上一卷书,神色有些惶恐,行礼的时候低着头,朗声道:“陛下,太子殿下的文章。”
李承乾接过书卷,看上面的内容,继续走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