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一样很重要的人(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宁儿来到新殿外,见到白发苍苍的英公,行礼道:“英公。”“宁妃。”李绩躬身行礼,而后拄着拐杖便离开了。
  宁儿走入殿内,见到了陛下正在看着一卷书,李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在这里,正吃着烤羊的剩余羊肉,这孩子吃着腮帮子鼓鼓的。
  见状,宁儿笑着上前道:“陛下,英公刚走。”
  李承乾端坐着,正提笔在纸张上书写着。
  宁儿帮着整理着桌上的奏章,动作很自然且十分地娴熟,三十年了,她在陛下身边已是三十年。
  收拾好之后,见陛下还在批阅着奏章,宁儿就坐在一旁的暖炉边,给李渺擦着嘴边的油。
  这孩子向来活泼,刚坐下又对书架上的棋有了兴致,便伸手指着书架上的棋盘,让内侍给他拿。
  宁儿点头示意让他玩棋盘,内侍这才帮着拿下来。
  新殿内很安静,在太子与鹊儿这对长子长女不在身边时,陛下的身边总是很安静,只有这两个孩子来了,陛下的身边也会热闹起来。
  人的一生很漫长,三十年的光阴又怎敢说是转瞬即逝,在陛下身边的这三十年间,一直都是平静的。
  当年陛下还是太子,也还年少,便深受人们喜爱,再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天赋与才能令房相与许国公都为之动容。
  “你在笑什么?”
  听到陛下的话语声,宁儿这才发现自己看着窗外失神地笑了,她解释道:“妾身想起陛下说过的祥瑞了。”
  李承乾道:“以前朕觉得大唐的祥瑞是爷爷,爷爷过世之后,朕如今觉得大唐的祥瑞是郑公,现在又觉得这大唐的祥瑞是千千万万的人,朕刚看了户部奏报,中原各地自南向北,有人口六百五十一万户,有四千万人口。”
  “妾身恭贺陛下。”
  李承乾又道:“高句丽旧地人口三万户,新罗六千七百户,西域全境乃至葱岭诸胡有人口二十万户,吐蕃人口十三万户,这是自贞观以后人口最多的一次。”
  关中提振的生产力其实并不多,这片大地养活四千万人说容易也容易,可说不容易也不容易。
  如此庞大的社稷,想要维持甚至要保持平衡,就更考验这个朝堂治理能力了。
  李承乾心中又颇觉得幸运,因从一开始就强化了基层建设,并且往后还要强化各县的建制,社稷能否稳固万万最考验基层,一个社会体系的崩塌也往往是从基层的崩塌开始的。
  皇帝们所谓的社稷之重多半是这样的理解的吧。
  看着她的表情,李承乾道:“有心事?”
  宁儿道:“妾身没有心事。”
  见陛下已批阅好了奏章,宁妃就让人将这些奏章都送下去了。
  今年没有去年那般喧嚣,葱岭大战胜利之后,今年过得格外安稳。
  临近休沐之前,李承乾又召见了上官仪。
  上官仪既是太子的东宫舍人又是朝中的御史中丞,而这人又是个十分尽忠职守的人。
  除了向上官仪问询近来太子的情况,也有些事要交代。
  一叠卷宗被抬到了面前,上官仪神色多了几分凝重,这些卷宗看起来都是新的,没有折痕,墨迹都是完整的。
  李承乾道:“这些都是吏部的卷宗,在地方建设上还是有些太松了,即便是朝中说得再严厉,每一次都将规矩画得清清楚楚,可官吏一旦到了地方,通常都会‘入乡随俗’从而又换了一副模样。”
  上官仪已拿起了卷宗翻看了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