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游说(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年的谢县令还敢与李义府他们斡旋,而现在他虽说没有参与世家门阀的事,可他也从当初的县令,被贬为了一个微末文吏。
  李义府念他还算是配合御史查问,留了他的官身,当年的谢县令如今要在这里写一辈子的文书。
  皇帝的御史就是这样,轻易不会出动,也不会惊动地方。
  哪怕是有官吏贪墨,御史也不会打草惊蛇。
  直到御史出现在某个地方亲自来拿人,也就意味着有了确凿的证据,甚至还带着兵部的调令,能够调动各地的折冲府官兵,想跑都跑不掉了。
  通常情况下,御史都是直接从长安来的,并且要捉拿的官吏也都是皇帝批复过的,这就意味着哪怕你再喊冤,跪在太极殿都没用了。
  那是一个不容情面的皇帝,若不是坐实了罪名,皇帝也不会批复的。
  犯人一旦被押送到了长安城会有刑部人来核查罪名,其实核查罪名到了最后也可能只是问一些名字,或者是出身,至于罪名……御史在之前朝中就核查好了。
  首先是有人去检举,朝中得到检举之后就会派不良人在暗中查探,找到证据之后就会送去长安,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惊动地方,甚至在不知不觉中,长安城已开始复议,复议又复议。
  经过数次复议之后,由皇帝批复,刑部制定刑罚,才由御史带着皇帝的旨意,还有刑部,兵部,吏部的调令来到地方。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直到三方调令全部拿出来,哪怕你在地方手握大权,御史甚至可以调动各地的兵马前来讨贼,这就是如今的监察制的厉害之处。
  乾庆十三年五月,一批官吏就这么被处置了。
  五月的长安城刚经历了芒种时节,李承乾提着鱼竿在渭水河边,一边走着一边道:“上一次昆明池放水之后,昆明池就没什么鱼了,本来朕就想着去昆明池钓鱼,只是听说鱼苗还没长成,上官仪与太子劝谏朕,说朕不该连鱼苗都不放过。”
  李承乾感慨道:“朕不是一个听不进劝谏的皇帝,所以呀,朕就放过了昆明池的鱼苗,来了这渭水的淤地坝钓鱼。”
  跟在皇帝身边的是如今的两位兵部侍郎,一位是裴炎,另一位是刘仁轨。
  而兵部于志宁并不在这里,而是在朝中应付着今年的兵马调度。
  在后方还跟着一众文吏,记录着皇帝今日的言行,为首的是礼部侍郎卢照邻。
  李承乾的脚步停下,后方众人的脚步也跟着停下。
  李承乾一旦开始走,后方的众人也跟着走。
  就这么走走停停走了好一段路,李承乾这才找到一处舒心的地方钓鱼。
  裴炎站在一旁没有发言。
  后方几百人看着皇帝一个人钓鱼,皆是沉默。
  这里安静得甚至能够听到水流拍打在淤地坝上的动静,树叶的沙沙声。
  刘仁轨终于忍不住了上前一步道:“陛下,过两天就要科举了。”
  李承乾道:“朕知道。”
  “陛下应该为科举之事主持大局。”
  “刘侍郎,科举之事由吏部,礼部,中书省在安排,朕难得落个清闲,想与你在这里钓鱼就不能不打扰朕的兴致吗?”
  见他正要开口,李承乾道:“你是不是想说朕是皇帝,朕应该做好表率。”
  刘仁轨低下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