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裴炎在春明门前与他告别。
  上元十二年,一个叫孟浩然的年轻人来到了莱州,他见到了大船连成一片,朝着大海而去。
  孟浩然与弟弟跟随家父一起打算去见苏定方老将军,可是老将军年迈不愿意相见,他们见到了兵部的郎中张说。
  张说看起来是个三十余岁的年轻官吏,行事十分果决,办事从不拖泥带水。
  经过两家人的接触之后,张说觉得孟浩然这样的孩子很有才学,又道:“明年你与老夫一同去长安如何?”
  “长安?”
  “对。”张说又道:“在长安有最好的老师,你这样的孩子应该去长安的崇文馆读书。”
  孟浩然是个十分温文尔雅的孩子,这应该和他自小得到的教导有关系,他出生在一个十分古典的诗书世家。
  孟浩然回道:“小子还要读书学剑,恐怕无暇去长安城。”
  张说又问道:“那你打算何时学完剑,读完了书,何时再去长安?”
  “学生想要等到……等到五十岁再去长安城。”
  “五十岁?”张说忽然一笑,“为何?”
  “世间书卷之多,一生短短数十载如何读完?学剑亦是如此,若无……数十年之功,何谈有所成?”
  张说越听越觉得这孩子有意思,天赋很好,只可惜他恐怕是个书痴。
  余下几天,孟浩然真的没有再提去长安城的事,好像对他来说,他真的不打算去长安城,对他来说诗书与剑,才是他一生的追求。
  不过孟浩然结交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叫做王之涣。
  王之涣是个关中孩子,他在关中长大,与孟浩然是同龄人,两个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朋友。
  他时常与孟浩然说着关中的人,与关中的事。
  张说原本就打算带着王之涣回长安城了,却见王之涣对他说了这么多,孟浩然还是不为所动。
  直到朝中的调任文书到了,张说才带着王之涣坐上了回长安城的车驾。
  离开时张说觉得十分可惜,孟浩然的天分十分了不起,可他却不愿意与自己一同前往长安。
  上元十二年到了冬季,李承乾披着大氅站在白雪皑皑的骊山脚下,身边是跟着一起散步的李适之。
  张九龄脚踩着积雪快步跑来,他一边喊道:“老师!”
  人还没到近前,李适之小声道:“爷爷,为何收他为弟子?”
  李承乾道:“闲着无事可做。”
  李适之颔首,“爷爷的无事可做,真厉害呀。”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