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局中之局(3 / 4)
余震最先抵达东门,然后接管了防务,并让卫氏部曲留下半数协防,剩下的则由卫开领着,护卫妇孺先行登船。
曹军攻势很是凶猛,从城内,以及城东门外的港口两侧频频发动猛攻。
余震所领导的左幕军坚定如一,虽然身上都是简易的披甲,手中也俱是短兵,但战意却是极其坚定。再加上弓弩的优势,总算是将如狼似虎的曹军给挡了下来。
只是伤亡也有些惨重,当场战死的就有一百多人,还有三、四百人轻重伤,撤出城门的时候,几乎就找不出一个完好的人来。
左幕军且战且走,等到码头的时候,得到了艨艟和早舸上的火力支援。
董袭亲自指挥水军上前接应,并指挥弓弩分段射击,保持源源不绝的火力。
水军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远程作战,艨艟上虽然安置不了投石机、弩炮等大型器械,可强弓劲弩却是管够,而且有船舱存储,箭矢的备弹量要远超陆军同期,短时间内根本不虞箭矢消耗。
有了船只的接应,港口里的左幕军压力一下子就减少了许多,互相掩护着登上了船只。曹军追至岸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董袭等人驾船离开。
就在众人松了口气的时候,董袭正要找余震、卫开询问情况时,异变突起。
在淯水的下游突然冲出来了许多木筏,这些木筏大小不一,上面各自站着数个士卒,正摇着橹,排开河面,朝着左幕军的艨艟直冲了过来。
“不好!”
董袭慌忙下令早舸前出。
左幕军水军皆是老卒,身经百战,后来虽然不断扩张,但接纳的都是扬州水军,孙策水军,江夏水军,襄阳水军这些老底子,因此经验极为丰富。
早在这些木排出现时候,先于董袭发令之前,早舸们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看见董袭一声令下后,早舸当即加快速度,冲出船阵,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逆水而来的木排冲了过去。
对面木排上的士卒看见左幕军的变阵后,情知没法靠近艨艟了,于是开始点火。
木排上除了人站立的地方外,还堆积了大量的柴草,火势一起,顿时引燃了整个木排。而上面的士卒则纵身一跃,跳入淯水之中,朝着岸边游了过去。
一时之间,只见淯水之上皆是一点点星火。
这些木排如同繁星一样,依着惯性朝着艨艟靠近。
左幕军士卒早有心理准备,当即迎了上去,然后架起一支长达七八米的精铁铁枪,以枪尖朝外,顶在船头。
下一刻,左幕军的早舸顶着铁枪扎在了木排上,巨大的冲击力瞬间顶的早舸一阵晃动。
只是很快,木排的惯性被彻底消弭,然后在早舸和水流的作用下,竟然被顶着朝后方倒退开去。
二十艘早舸排开阵型,将点燃的木排悉数被阻挡,连同他们后面的木排也被一一挡下。
借助着淯水的水流,早舸顶着少则五、六块,多则十余块的木排,朝着下游浩浩荡荡的开了过去。
此时,岸上一处高地上,竟停留着一队虎贲骑士。
这些骑兵各个身材魁梧健硕,身披铁甲,脚胯名驹,将几个便装男子护在中间。
“董元代不愧是子升帐下有数的水将。所部将士,尽皆精锐。方才陆战突围,已见其骁勇过人,蹈锋饮血,奋不顾身;眼下临江遇险,舟楫交锋,更显其雄姿勃发,机敏果敢。水战之能,尤为卓绝。如此虎将劲旅,真令人心折艳羡不已!”
说话之人锦袍华服,身材虽然短小,却自有着一股雄霸之气,赫然正是大将军曹操。
也不知何时,其人竟然已经潜至新野,而且不呆在城中,反倒是在这半夜三更的时间,居此城外土坡丘陵之上,远眺淯水。
其身侧立一高瘦士人,闻言淡然一笑,从容进言曰:“董元代虽骁勇善战,麾下亦皆水虎之士、踏浪之师,然其项上人头,却早已在大将军掌握之中。若非大将军胸怀远虑,另有深谋,则此刻已为董袭授首之期矣!” ↑返回顶部↑
曹军攻势很是凶猛,从城内,以及城东门外的港口两侧频频发动猛攻。
余震所领导的左幕军坚定如一,虽然身上都是简易的披甲,手中也俱是短兵,但战意却是极其坚定。再加上弓弩的优势,总算是将如狼似虎的曹军给挡了下来。
只是伤亡也有些惨重,当场战死的就有一百多人,还有三、四百人轻重伤,撤出城门的时候,几乎就找不出一个完好的人来。
左幕军且战且走,等到码头的时候,得到了艨艟和早舸上的火力支援。
董袭亲自指挥水军上前接应,并指挥弓弩分段射击,保持源源不绝的火力。
水军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远程作战,艨艟上虽然安置不了投石机、弩炮等大型器械,可强弓劲弩却是管够,而且有船舱存储,箭矢的备弹量要远超陆军同期,短时间内根本不虞箭矢消耗。
有了船只的接应,港口里的左幕军压力一下子就减少了许多,互相掩护着登上了船只。曹军追至岸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董袭等人驾船离开。
就在众人松了口气的时候,董袭正要找余震、卫开询问情况时,异变突起。
在淯水的下游突然冲出来了许多木筏,这些木筏大小不一,上面各自站着数个士卒,正摇着橹,排开河面,朝着左幕军的艨艟直冲了过来。
“不好!”
董袭慌忙下令早舸前出。
左幕军水军皆是老卒,身经百战,后来虽然不断扩张,但接纳的都是扬州水军,孙策水军,江夏水军,襄阳水军这些老底子,因此经验极为丰富。
早在这些木排出现时候,先于董袭发令之前,早舸们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看见董袭一声令下后,早舸当即加快速度,冲出船阵,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逆水而来的木排冲了过去。
对面木排上的士卒看见左幕军的变阵后,情知没法靠近艨艟了,于是开始点火。
木排上除了人站立的地方外,还堆积了大量的柴草,火势一起,顿时引燃了整个木排。而上面的士卒则纵身一跃,跳入淯水之中,朝着岸边游了过去。
一时之间,只见淯水之上皆是一点点星火。
这些木排如同繁星一样,依着惯性朝着艨艟靠近。
左幕军士卒早有心理准备,当即迎了上去,然后架起一支长达七八米的精铁铁枪,以枪尖朝外,顶在船头。
下一刻,左幕军的早舸顶着铁枪扎在了木排上,巨大的冲击力瞬间顶的早舸一阵晃动。
只是很快,木排的惯性被彻底消弭,然后在早舸和水流的作用下,竟然被顶着朝后方倒退开去。
二十艘早舸排开阵型,将点燃的木排悉数被阻挡,连同他们后面的木排也被一一挡下。
借助着淯水的水流,早舸顶着少则五、六块,多则十余块的木排,朝着下游浩浩荡荡的开了过去。
此时,岸上一处高地上,竟停留着一队虎贲骑士。
这些骑兵各个身材魁梧健硕,身披铁甲,脚胯名驹,将几个便装男子护在中间。
“董元代不愧是子升帐下有数的水将。所部将士,尽皆精锐。方才陆战突围,已见其骁勇过人,蹈锋饮血,奋不顾身;眼下临江遇险,舟楫交锋,更显其雄姿勃发,机敏果敢。水战之能,尤为卓绝。如此虎将劲旅,真令人心折艳羡不已!”
说话之人锦袍华服,身材虽然短小,却自有着一股雄霸之气,赫然正是大将军曹操。
也不知何时,其人竟然已经潜至新野,而且不呆在城中,反倒是在这半夜三更的时间,居此城外土坡丘陵之上,远眺淯水。
其身侧立一高瘦士人,闻言淡然一笑,从容进言曰:“董元代虽骁勇善战,麾下亦皆水虎之士、踏浪之师,然其项上人头,却早已在大将军掌握之中。若非大将军胸怀远虑,另有深谋,则此刻已为董袭授首之期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