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整经三策(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658章 整经三策
  “将军果欲行此三策乎?”
  李恢身为益州郡望之胄,门第尊显,于席间众人中出身最贵、地位最崇,故率先开口应答。
  刘封神色凛然,重重点首,慨然道:“今川中经济崩颓,铜钱殆尽,金银皆空。若再不施此三策,恐百姓生计将退归以物易物之荒古境地,某实不忍见蜀中父老陷于此困!”
  李恢闻言整肃衣冠,起身伏地而拜,朗声道:“将军为苍生计,不惧豪强阴噬、流言诛心,恢虽不才,愿附骥尾,助将军成此安民大业!”
  吕常、何祗、马忠三人见状,相视颔首,亦齐整衣冠,伏地而拜曰:“某等虽才疏学浅,然赤心可鉴,愿效犬马之劳,助将军成就大业!”
  “好、好、好!”
  刘封大喜,当即起身下阶,将李恢等人一一扶起,相顾而笑曰:“此事虽艰难险阻,却有诸君襄助,事必可成!”
  “既然诸君欲助我行此大事。”
  刘封接着说道:“如今便先议一议这三方策论,可还有改进之处。”
  李恢等人欣然从命,讨论起来。
  马忠略有所得,沉吟半晌之后,乃拱手进言道:“将军明鉴。民间百姓纳税本已艰难,平日生计多艰,物资匮乏。若强制定物征缴,恐猾吏借此钻营,上下其手,胁民牟利。某有一策:既准以粮代赋,何不广开纳赋之门?凡财货、绢帛、蜀锦、漆器等物,皆可折价抵赋。由官府核定物价,定其比例,每年商定一次。如此施行三五年,则蜀中经济可望复苏矣。”
  马忠这番话很有见地,事实上光是以粮食代赋的话,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一些土地较少的自耕农来说,以粮食交完赋税之后,剩下的口粮根本不够一年所需。
  这些百姓就不得不再以钱币绢帛去市场上购买高价粮食,而这样一来,豪强小吏无疑能在其中上下其手,刁难盘剥百姓,委实是逆反了刘封的初衷。
  因此,马忠建议要么彻底放开代赋,百姓可以自由选择用什么财货粮食来纳税。
  粮食多的可以用粮食来纳税,钱币多的依旧可以用钱币纳税,没有粮食、钱币的,也可以用绢帛布匹、漆器木具来进行纳税。
  如此一来,蒋会最大程度上杜绝豪强小吏在其中盘剥的环节,从而切实有效的给底层百姓减负。
  这的确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建议。
  刘封欣然接受,并对马忠多有褒奖。
  于是,接下来李恢等人也接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言。这些意见包括各地不同的物资产出,不同的价格区间等等建议,俱是被刘封所采纳。
  最后,刘封很是高兴,当即做出决断。
  “表奏李恢为司盐校尉,品秩二千石,与郡太守同级,直属于左将军府,不受州郡管辖。下设典曹都尉两人。
  表吕常、何祗二君为典曹都尉,品秩一千石,与县令同级,直属于左将军府,受司盐校尉统管。
  表马忠出任盐屯都尉,负责收编蜀中私盐贩子为盐屯军,暂给编制一千人,单列为别部,由盐屯都尉马忠统领,直属于左将军府,受司盐校尉统管。”
  “对了。”
  刘封倒是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
  中华大地,物产丰博,各地都有各地的特产,就连食盐也有多种。
  海边有海盐,河东有池盐,益州有井盐,可谓是百齐放,各有特色。
  论品质,这个年代的海盐是远比不上高档池盐和井盐的。
  可因为刘封的关系,海盐技术突飞猛进,不但超过了池盐和井盐技术,而且还将这两者远远的抛到了后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