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李氏经济学:要敢于殴打顾客(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分国别,将所有贸易差额并合并设置一个资金大池子(从理论上讲,吴皇室可以通过返还,让某一块区域瞬间暴富,或者某个行业瞬间腾飞)。
  ……
  报业又集体亢奋了,从各个角度分析自由贸易对人类的积极意义。
  从客观上讲,自由贸易确实会拉升此时欧陆普通工人的生活水准,中产阶层也是受益方。
  大资本家和王室是受损方。
  最大的受益方是——新崛起的买办阶层。
  那些活跃在地中海、大西洋的海盗头子们摇身一变,借着茶叶走私的熟脸迅速成为了第一批买办。
  他们穿上燕尾服,剃去乱糟糟的胡须,裹着一身海腥味走入伦敦、巴黎、维也纳、阿姆斯特丹~
  ……
  欧陆各国当然有聪明人看穿了吴皇的用意。
  但吴军分散驻扎在维也纳、柏林、华沙、阿姆斯特丹、以及洛林地区、黑海地区、地中海地区。
  谁敢跳反,下场不会好。
  欧陆在短时间内再无法组织起像样子的军队了,无论是人力、武备、资金还是信心都不支持。
  一些影响力不大的报纸开始刊登前线士兵的回忆录,试图给读者灌输一个印象:吴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打个钢印。
  ……
  这一切的一切背后操盘手都是李郁。
  李郁每天工作 8个小时,部署工作、接见客人、忙着埋雷。
  在他的如椽大笔下,从阿拉山口到易北河的无数矿产、森林,被低价有偿转让给吴国商人,期限 5年到 10年不等。
  吴国的多位皇子预娶外国公主。
  就连李郁自己也挺身而出,纳了一群各国王室、贵族、科学家的女儿为妃。
  每天,陛下坚持会面 4名客人,临幸 1名异域女子。
  为了帝国,陛下真的付出了太多太多。
  ……
  打个形象的比喻,欧陆板块就像是一块摔碎的镜子,碎片太多,裂缝数不清。
  再加上茶叶战争,裂缝更多了。
  在未来的 5~10年内,欧陆再次团结起来,不计得失,以武力对抗吴国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简单分析一下,明显的矛盾有:
  撒克逊和整个欧陆(背刺)~
  法兰克和整个欧陆(国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