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重见天日的竹简,诉说着秦不为人知的文明,这是“喜”的功劳,更是“喜”内心坚守的家国天下。
  何谓家国天下,何谓大国的脊梁,就是舞台上这些2000年前活生生的普通人,都成为奠定大秦屹立于天下的基石。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是《赳赳大秦》里面最动人最响亮的台词,书写着中华民族一段辉煌和悲壮交织的历史。
  用舞蹈语言生动诠释剧中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超过百人参与的舞蹈阵容,每一个场景都不断变化的舞台,头顶和地面的立体布景相互映衬,将故事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浓度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出来。
  观众坐在可移动的舞台,和放映机的镜头共进退,这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堪称一流。
  ·
  ·
  ·
  这座充满古韵与历史韵味的城市,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有着“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其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堪称国内罕见、世界闻名。
  厚重,是对西安这座城市最贴切的形容词。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变迁,丰富多样的故事传说,以及那份深厚的民间情感,都为这座城市增添的份量。甚至连天空中悠闲飘荡的白云,在这座古城中似乎也变得更加沉稳,仿佛是一幅泛黄的古画,虽历久却依旧色彩斑斓,又似一坛陈年老酒,历经岁月沉淀而愈发香醇。
  傍晚时分,漫步于钟鼓楼广场北侧的城门,你能看到历经千百年风雨的城墙依然屹立不倒,而周边熙攘的夜市排档更是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热闹与生动。
  城墙的砖石是灰色的,偶尔露出的一段未修缮的部分,黄土的颜色更显得古朴沧桑。
  城墙下,绿树成荫,偶尔有几株古老的树木围拢起来,更添几分历史的厚重。
  沿着城墙漫步,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沧桑变迁。
  谈及西安,怎能不提秦腔。
  这种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艺术,在长安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历经世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
  它高昂激越、强烈急促的特点,让人在聆听中感受到那份来自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在西安,秦腔不仅仅是一种戏曲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寄托。它扎根于这片沃土,吸收了久远的文化底蕴,逐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最终在中国戏曲的艺苑中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那婉转瑰丽的曲调如同信手拈来的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无尽的柔情与韵味。久听之下,仿佛能触摸到心灵深处的那份纯净与宁静。
  尤其是脸的演唱,那可是扯开嗓子大吼特吼,当地人戏称为“挣破头”,引得外地人打趣道:“唱秦腔,舞台得够结实,免得震塌了;演员身体得杠杠的,免得累垮了;观众胆子得大点,免得被吓到了。”
  苍劲有力,即便是欢快的旋律也透露出一种坚毅。
  有人曾比喻,它如同人们在困境中寻觅希望的心境,始终坚韧不拔。
  是秦腔塑造了这样的性格,还是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这种独特性,如同西北人的性格,粗犷而豪迈。
  他们珍视秦腔,就像珍视一份远古的珍宝,深情地追逐着它的每一个音符。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秦腔遵循着自身的规律,稳步走向成熟。
  它回味着历史,同时也展望未来,在经典与现代中编织着自己的梦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