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2章 贾珩:大好江山,任他提笔作画!(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贾珩也在物色新的兵部文官,充任侍郎,佐理兵部当中的行政事务。
  贾珩道:“此事,锦衣府的探事先前也有禀告,准噶尔部与叶尔羌两部联络频频,试图相约出兵,共抗我大汉,不过是痴心妄想!”
  随着藏地的和硕特蒙古的覆灭,叶尔羌汗国也感受到来自大汉的凛然寒意,想要拉一方盟友抱团取暖。
  准噶尔部想要与大汉相争,以唇亡齿寒的理论游说叶尔羌,故而,双方几乎一拍即合,结为盟友。
  贾珩点了点头道:“兵部方面,行文青海并关西七卫,囤积粮草,磨砺甲兵,随时对西域方面的敌情做出应对。”
  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谢再义应了一声是。
  贾珩旋即,又转眸看向礼部尚书柳政,问道:“各地省学、府学、县学之中,可曾开设了新学课程?”
  如今的贾珩,几乎就是对大汉诸般朝政都会过问,相比崇平帝时期的政务事繁,然劳多于功,贾珩所治理下的大汉,万物竞发,生机勃勃。
  柳政目光有些复杂地看向=对面 de蟒服青年,他听夫人说,自家女儿好像与卫王也有了风情月思。
  礼部尚书柳政拱手道:“回禀辅政王,已经按照卫王先前所言,印制教材发放至省学、府学和县学,只是奈何师资不足,地方上难以开展教学。”
  贾珩闻言,自失一笑:“柳阁老不说,孤还忘了这一茬儿,如今的新学,的确师资不足。”
  以格物致知之道著称的新学,拢共才大兴不到五年,虽然在儒教中站稳脚跟,也吸引了一部分有识之士研读学习,但并未形成庞大的师资力量。
  科教兴国,非十年之功不可。
  此刻,都察院总宪虞先民开口道:“辅政王,如今内阁事务繁多,尚缺阁臣两员补阁,同时吏部尚书出缺儿已有近月,是否召集诸官廷推?”
  随着大汉朝开启了热火朝天的内政建设,内阁事务的确变多了一些,而林如海年事渐高,精力有限,也需要有人分担阁务。
  而涉及到人事问题,殿中诸臣皆是默契地不言,静待结果,倒也有些好奇卫王会如何调整人事。
  此刻的大汉朝堂,在燕王这位废帝逆案落幕之后,可以说是贾珩一家独大!
  或者说,贾珩就是事实上的皇帝,地位超然。
  至于齐党、楚党、浙党都被严重遏制和打击,门徒四散,而新的政治派系,已经重新划分。
  其一,总理事务衙门的贾党核心,但多是青壮派,只是与朝廷六部对接,直到有一天卫王成功代汉,直接取代六部。
  其二,就是大汉朝廷明面上的朝堂重臣,以内阁当中的林如海、赵翼,柳政等人为代表的几派。
  林如海自不必说,以其才干与贾珩的翁婿关系得受信任,手下也有一批干臣,又得都察院总宪虞先民掌管科道,权力比之前内阁首辅齐昆还要大一些。
  帮助贾珩将大汉的内政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而工部尚书赵翼则与工部侍郎徐光启两人则是实干派,主要负责贾珩交办的工业计划。
  柳政则是清流派,接纳六科等清流文士。
  随着虞先民提及内阁阁臣补进,此刻,殿中的一众大臣也都纷纷出言,让卫王“示下”。
  因为,此事已经被贾珩压了有几个月了。
  贾珩沉吟片刻,转眸看向林如海,道:“浙江巡抚刘祯克勤克俭,督政浙江六载,政绩斐然,可调任入阁,林阁老以为如何安置?”
  林如海道:“可先行迁任户部侍郎,暂以从二品侍郎衔,授东阁大学士,入直阁部,预知机务。”
  乾德三年之后,六部侍郎皆提升为从二品,而尚书仍为正二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