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以一持万,树碑立传(8 / 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话里的他人,自然是门下其他子弟。
  与别人比起来,眼下这位名唤冯从吾的学子,虽说门下求学的时间最短,却是最孚真传的一位。
  冯从吾谦虚一礼,嘴上也没忘了正事:“先生,沈部堂与余巡抚,明日要去一趟孔府,来信请您一同前往。”
  何心隐一怔:“余部堂要去孔府?”
  曲阜县闹了数日,余有丁这位巡抚都不见踪影,眼见都要尘埃落定了,怎么还来沾惹孔家这个麻烦了?
  冯从吾见状,小心翼翼解释道:“听县衙那边说,前日元辅途径山东,眼见民乱四起,极为不满,在济宁‘动员’了一番才继续北上。”
  何心隐闻言,才得知内情,恍然大悟。
  难怪除了曲阜县外,兖州各县的民乱也迅速平息,原来是张居正施过压。
  地方父母官大多是撞钟的和尚,要这些人不顾安危,亲自出面开解乱民,实在过于奢求。
  若是没上官逼迫,只怕要在衙门里“遥控”到事态自然平息。
  何心隐不由感慨:“霸道也非全无用武之地。”
  他早年间与张居正见面论过道,虽不喜其人权势熏心的性子,却也不得不承认其能为魄力。
  沈鲤这个外官没这个威望,地方大员殷士儋、余有丁这些人又不知什么想法,做事总留三分力。
  也唯有张居正这种人出面,立竿见影。
  冯从吾年龄不大,不过二十四,但出身名门的缘故,对朝野中事总有自己的看法:“元辅施压,却是逼得地方官做法颇为粗暴。到底不如先生仁义爱民,春风化雨。”
  兖州府一场乱,曲阜是最平和的。
  其余地方还是杀一批,抓一批,放一批的老套路,实在称不上仁政。
  何心隐摇了摇头,换做以往,他多半也是这等心思。
  但自从前次与皇帝论过一场后,多少有了些许新的视野。
  朝廷没有这么精细施政的能耐,也派不出第二个何心隐,很多时候只能在很坏与不那么坏之间抉择。
  兖州民乱不可能等着他何心隐一县一县春风化雨过去,若是不能快刀斩乱麻,兖州府恐怕还得乱上一阵。
  眼下既然要登门孔府,只能说明事态已然悉数平息,要继续清丈了。
  也不知闹了一遭后,千年世家会不会引颈就戮。
  想到这里,何心隐正色道:“庄子里的隐户就差几家了,待我明日早起将这几户录完,便去县衙报道。”
  冯从吾得了信,便行礼要告退。
  何心隐却没有立刻放冯从吾离开。
  他摆了摆手,出言唤住了后者:“不急,仲好来都来了,替老夫掌掌笔墨罢。”
  说罢,他伸手揉着眼睛拉着冯从吾来到桌案前。
  到了这个年纪,早就没了凿壁借光的本钱,甚至稍微昏暗些,看书写字都吃力不少,与弟子念写,也算为人师者的惯例了。
  冯从吾被拽着来到了桌案后,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