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3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可没见狗皇帝什么时候手软过。
  朱翊钧呵呵一笑,在石凳上坐了下来:“湖州民乱徐少师了解几分?”
  话音刚落,凉亭外的张辅之耳朵就微不可察地动了动。
  徐阶小心翼翼跟着皇帝落座,思索片刻后,才谨慎答道:“陛下,老臣居家养老,两耳不闻窗外事,湖州民乱远在千里之外,所知不过皮毛。”
  “听闻,去年清丈伊始,湖州府便接到了董范两家许多侵占田亩、隐匿丁口的案子。”
  “衙门虽然处置了几件是非分明的案子,但积压的案情仍旧越来越多,可谓争先投牒,填塞途巷。”
  “董范两家见此情形,又深明朝廷清丈决心,不敢忤逆,便以‘冯谖烧券’故智,挨个找到家中田契的原卖家,允许卖家用当年售价一半的价格赎回田地。”
  “退田本是好事,然而此举非但没有平息民愤,反倒将原本观望的百姓卷了进来。”
  “据说,彼时谣言四起,只要登门去闹,便能拿上一笔‘息事宁人’的钱财,一时蜂拥而至,集者数千,叫门喝骂。”
  “随后便越闹越大,事情便失了控。”
  “这些都是臣自坊间道听途说的,未必做得准。”
  徐阶娓娓道来的模样,显然不像两耳不闻窗外事。
  尤其只转述些许坊间传闻,尺度拿捏着实到位。
  朱翊钧笑了笑,反问道:“那徐少师彼时乍听此事,以为是意外,还是有人算计?”
  徐阶闻言,不由得看了一眼还在凉亭外不省人事的张辅之。
  公布完答案再来考校?
  徐阶摸不准皇帝路数,只得模棱两可道:“董家占地两万亩,典当行一百六十处,奴仆千人,大船三百艘,范家虽比上不足,亦不远矣。”
  “如此资财,必然少不了欺行霸市之举,百姓争相诉案,实在情理之中。”
  “不过,此后的谣言来得未免过于奇怪,冯谖烧券向来都是收买民心的好手段,着实不该愈演愈烈才对。”
  “臣彼时听闻此事,也一时分不清楚。”
  “不曾想,竟真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
  徐阶抬起手,颤颤巍巍指向张辅之,一个劲摇头晃脑:“幸有陛下明察秋毫,洞若观火,否则,若是让此贼入了中枢,说不得便是严嵩、秦桧再世!”
  明察秋毫,洞若观火,不是马屁,是徐阶由衷的赞叹。
  浙江远在千里之外,别说有什么阴谋诡计了,就算是有人举兵造反,朝廷都得等奏疏往来好几次,才能知道举的是谁旗帜。
  在浙江巡抚汪道昆不作为的情况下,皇帝能直接喊出太仓张氏的名字,谁听了能不悚然?
  朱翊钧当然知道徐阶在想什么,他一副尽在掌握的表情,从容解释道:“不是朕洞若观火,是北镇抚司忠心任事。”
  话音刚落,不止徐阶露出错愕的神情,连凉亭外的张辅之,都忍不住轻轻呻吟了一声。
  北镇抚司?皇帝派锦衣卫去了浙江?
  算上来回的时间,皇帝究竟提前多久就窥见局势走向!?
  朱翊钧见徐阶一副高山仰止的模样,脸上的笑容越发神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